刘性仁/论国民党跳船现象与党内争议
近来亲民党积极对国民党中央与地方民代进行挖角,也正逢国民党民代们因党中央积弱不振及国民党整体形象及选情不佳之际,有选情压力,故部分民代与宋楚瑜一拍即合,这当中当然有民代个人选情的算计、选举的恩怨及人情、派系地域及省籍的考量,然而台湾地方派系及民代,所代表的党籍及政治符号,究竟有多大的效用及代表性,挂不挂国民党籍恐怕与整屉体政党形象有关,有名嘴不断炒作国民党尚有多少人跳船,好像说的煞有其事、严重不堪,事实上,大家都心知肚明,政治本是利益的结合,少有理念的聚集,当国民党政党大环境不佳时,批评与攻讦国民党似乎才是王道,殊不知过去也曾是其中的一份子,也应承担共业,患难见真情,正好可以检验国民党的民代及党员,有多少是符合政治学中理念相聚一群人之集合,令人不胜欷墟。
►►►思想可以无限大--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加入「88论坛粉丝团」看更多!
尽管党中央已释放善意全力疏通,爹要出走、娘要嫁人还是莫可奈何,也只能照着规定走;这些跳槽出去就会胜选?恐怕也未必,必须要看民进党的态度;有些投靠亲民党者,尚必须看民进党的脸色,要不要提名民进党候选人还是全力支持以拉下国民党;投靠到民进党及其他政团或政治势力,自然也就不足为奇,这是国民党结构性问题,国民党本身就是脆弱的结合,利益集合多于理念的聚合,试问哪有一个政党内能被人炒作及分裂成挺马派、挺王派、挺朱派、挺洪派、挺吴派及挺李登辉派,分类尚有本土派、深蓝派、浅蓝派,分类之多不胜枚举,更有不同背景、省籍、地域、阶级的人齐聚在一个政党内,说好听是包容,说难听就是脆弱的集合,因此历经多次的分裂,屡屡需喊出要团结,政治人物如此,选民更无坚定的政党认同,可能会因为一些政策就不肯出来投票甚至抵制。
令人不解的是还亲民党的提名策略,对亲民党友善之国民党者就不提名,反而还替其站台助选;认其不友善与亲马者则提名将其拉下马来制造分裂,这种提名策略简单来说就是气,这是民主政治中提名的常规吗?是冲刺政党票与提高区域候选人母鸡带小鸡吗?都不是,都是一股怨气所致, 随着地方基层不断传出的流言诽语,国民党必须消毒及澄清,甚至更必须采取积极的动作,否则党纪无存,政党无由维持,一些跳槽者也总是抱怨党中央,但从不反省检讨为党付出多少,在立院在地方议会究竟有多少捍卫政党的主张及政策,常常一句地方意见就给带过,政党运作至此,政党又有何意义?部分蓝营支持者问道在立院超过半数又如何?该推动的还不是一项都没通过,过不过半有何意义?难道只有宣示的意义,我们常拘泥于政党席次,事实上就算勉强挂着国民党籍,又有什么实质的意义? 当国民党内部分重要人士对于辅选洪还保持暧昧,甚至有意的疏离;以批评现任党主席及马英九为获取民粹的工具,这个政党难道没有问题吗?政党本身是一个社团法人,重点是其中的人与事。一些号称无党只是为了获取更大支持的空间,难道可以在国会及议会可以独立运作吗?国民党变成今天大家都有责任,把责任都推到马英九一人身上也未尽公允。哪一个党主席可以接受党员与其他政党眉来眼去、甚至密会关说,这是政党基本的道理。
当部分中央与地方民代及基层动不动以退党来要胁党中央,似要换取更多的政治资源及筹码,就是吃定党中央希望在选举时必须与人为善,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可是也就因为抓住这种心态,予取予求,使党中央忙的安内,疲于奔命处理,都已经整体情势堪忧的情况下,国民党面对内外夹攻、民亲两党共同夹击,再加上不友善的媒体环境,使国民党整体形势更为危殆。
正因为如此,国民党正可利用此机会,好好思考与地方派系及基层民代的关系,找出理念的论述,使党员对理念有坚定的认同,倘若仍是以资源来拢络,以利益来吸引,那么挂不挂国民党籍,多一席少一席又有何差别?当国民党最危弱时,反而再补上一枪,这难道是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与人情之常吗?过去吃香喝辣都已忘记,掉过头来倒打一把,变身成正义使者,满口仁义道德与转型正义,台湾选民自有公断,如果政治如此,又如何能落实与健全政党政治?台湾的社会又岂能导向正轨与正面。
总之,尊宋不足以换来宋的体谅,马金体制所代表的是什么?就只是显示出宋的气度及仇恨;如果宋认为反马宋不反国民党,只要把宋近来的言论整理一下不难看出对国民党的不满与怨怼;更让人不解的是,许多跳槽者选择这样的人,难道会比加入民进党有更美好的前途吗?说穿了就是因为民进党已经没有空间释放政治资源给这群带枪投靠者,政治的炎凉与丑陋莫此为甚。
当看破输赢的那一刻,回到基本的人性,其实很多事情都有明确的答案,因为不肯舍、当然不能得,佛家舍得观或许可提供我们更多的思考;如果当国民党初选没人愿意跳出来选,事后又抱怨人选太弱,孰令致之?如果身为党员甚至是不分区立委,辅不辅选还要再看看,这个政党也不用玩了,大家就一起沉沦下去,台湾没有国民党,日子还是要过,但会过一个什么样的日子?没有制衡与监督任凭两岸乱搞、对外关系恣意妄为,处处街头抗争与民粹横行,台湾还有什么出路?天佑台湾,许多人尚看不清与想不通,跳开来看或许看的更远更久。
●作者刘性仁,北市,博,中国五权宪法学会成员。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讨论与声音,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