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多地涌现工抵房变相跌价 陆媒:潜藏纠纷 交易风险极大

最近大陆各地政府祭出房地产限跌令,许多房企开始以「工抵房」名义变相降价,促使资金快速回笼。但是相关法规不足,很可能变成坑害购房者权益的纠纷。(图/路透)

最近大陆房地产一片降价声,各地政府祭出限跌令,许多房企开始以「工抵房」名义变相降价,促使资金快速回笼。不过,面对工抵房现象快速蔓延,陆媒呼吁有关部门应订立明确的管理办法与政策,避免处于灰色地带的房产交易畸型发展演变成坑害购房者权益的纠纷。

据《中国新闻网》报导,近来「工抵房」、「内部房源」等关键字挤满了房产仲介的朋友圈,工抵房不仅在2、3线城市频频现身,也在一线城市冒头。这些出售的房屋多是各地出台「限跌令」禁止建商跌价后的权宜之计,以「工程抵帐房屋」的名义用较低价格出售,以加速资金回笼。

报导说,房企的工抵房新招号称「打到骨折」,2线城市能打到一般商品房的7-8折,3、4线城市一些相对弱势的楼盘,价格腰斩的也不在少数。

大陆开发商因资金流动性不足,于是用房产给工程方抵扣工程款,工程方在拿到抵押的房子后往往选择打折降价快速销售回笼资金,这些都是在房市销售遇冷出的变通办法。这个方式解决开发商付不出工程款的问题,也不受到「限跌令」的管制,消费者也能用更低价格买到房产,看起来是多方受惠的解决之道。

但是,《澎湃新闻》指出,这种方式潜藏不少风险,例如有购房者购买工抵房已经呈抵押状态,面临无法签订合同、办理房产证和贷款的问题。此外,工抵房还可能存在因尚未检验而无法过户,以及工程方与开发商购房合未备案、签错合同主体等风险,让自以为买到便宜货的购房者蒙受损失。一旦遭遇购房纠纷,将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

此外,工抵房可能是期房,也可能是现房,购房合同要注重关键细节,否则出现工抵房迟迟无法交付,或者与广告宣传所称不相符的问题,购房者就会出现退房困难的问题。而且因为工抵房售价低,可能触及地方管理部门「限跌令」等问题,要求停止工抵房销售,或要求购房者补齐差价,购房者就成了冤大头。

报导说,在市场交易秩序出现变化时,要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不能仅靠开发商、工程方自律,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需要增强,各地政府部门也应对日益增多的工抵房现象加以重视并介入,给出更为明确的管理态度及办法,避免工抵房处于灰色边缘,最终演变成坑害购房者权益、引发种种乱象的畸形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