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馆房间里旅行/尼泊尔的村落旅馆 老窗户的传奇空间

文、图/丁一 摘自/时报出版《在旅馆房间旅行

关于丁一酷爱设计、写作、音乐建筑、摄影及旅游,热爱背包旅行,长年在世界各地作深度旅游,足迹遍布全球五十多个国家。透过不同创作者的视角——音乐家、作家、建筑师、画家、设计师、诗人、作曲家、摄影师——看到旅馆幽微的隐光,嗅出与众不同的风味。

被《Cheers》杂志誉为「多元到令人眼花撩乱的鬼才创意总监」,是《PLAY玩味》的专栏作家,也为《动脑》杂志撰写广告及设计文章。现任曼谷Publicis执行创意总监,十年广告作品囊括二百多个国际及本地创意奖项,广告作品收入在各大国际创意奖年鉴及各国创意杂志离飞机降落的时间尚有二十来分钟,从机舱右侧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窥见巍峨壮丽、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脉。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又名「圣母峰」)几乎是伸手可及。在下方约三万五千英尺处,是一大片互相交错的枯褐色峡谷。传说几千年前曾是一个大湖泊,文殊菩萨路经此地,用其宝剑将山脉一分为二。湖水流尽了,盆谷出现了,加德满都文明也渐渐成形。很难想像在这个古雅山城中的窄巷内,竟然隐藏着一座极富传奇色彩的道地旅馆。 提起Dwarika’s村落旅馆,就不得不提及旅馆创办人多尔利卡(Dwarika)。流传在民间口耳相传的轶事不少,其中一则是他在晨跑途中,撞见一个农民正在拆解一扇百年木窗,准备拿它烧材煮饭。由于不忍目睹古老木雕文物毁于一旦,遂用钱买下那扇窗当作收藏。这一收藏就是几十年,用尽毕生的积蓄,换来的是堆满后院、爬满蜘蛛丝的木窗。最后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多尔利卡不得不另谋出路,突发奇想地在他的住家旁盖了一栋小旅馆,收留远地而来的背包旅客,从中牟取蝇头小利。这栋小旅馆就是Dwarika’s 的前身,始于一九七七年,最初仅有三个小房间,全部镶上百年雕艺的华丽老窗子。当地人或许不屑一顾,但欧美旅客却趋之若鹜。Dwarika’s村落旅馆的名声也不胫而走。而今已有七十九间套房的Dwarika’s名列《Hip Hotels of the World》及《Asia’s Legendary Hotels》,接应来自五湖四海、对古文物情有独钟的旅客。有了旅馆的盈利为后盾,多尔利卡更加马不停蹄地四处拯救即将面临厄运的老木窗,甚至连门框及梁柱也不放过。从旅馆进入文化之窗瑞士地质学家东尼哈根(Toni Hagen)曾如此描述Dwarika’s村落旅馆:「它是南亚的一个梦境之地,身处其中,宛如置身中古世纪。多尔利卡透过旅店业来抢救本土文化是明智之举。同时让我们看到,好的旅游格局规划,本身并不会破坏本土文化,反而会加深草根性的大众觉知。」甫抵达Dwarika’s,旅馆门外的深红砖墙率先奉上一股亲切感,舒缓我在都市生活中紧绷的神经,以手指轻抚过粗砺的墙面,企图用指尖感受不带矫饰的原始风情。跨过一扇旧秃秃的长方形木门,穿过一欉欉蓊郁的夜茉莉,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坚韧的红砖宅楼,或高或低,忽明忽暗,躲藏在幽闲的角落,静静地侍候着墙面上的主人公──两百又十二扇既朴素又繁丽、雕藻丰富的老木窗。 一条条深浅分明的雕纹爬满整个窗口;一刀刀用澄净的心方能刻画出来的图腾,透过早冬的阳光,从残旧的木隙中偷偷突显出来。光线仿佛穿过一轮轮百年树纹,枯萎的生命像点燃了生机,每个窗口骤然间活灵活现起来。其中有扇八百年的大窗曾被垂死的老翁分切成两半,当成家产留给他的两个儿子。多尔利卡费时二十一年四处探听搜寻,才得以让这两半分别散落西东的窗再次相聚。而今这扇窗已成为旅客漫游中庭时,必会驻足欣赏的焦点,连美国国务卿希拉蕊‧柯林顿也为之陶醉。行住坐卧巧思处处 先别急着check-in,不妨到大厅火炉旁的沙发上坐坐,见识纳瓦里族(Newari)高超纯熟的木雕手艺。旅馆内所有的木造家具及摆设品一律出自名匠之手。多尔利卡的另一项创举是拥有自家的木雕艺术工作坊,工匠占旅馆员工人数的三分之一。任何破损的木雕文物来到Dwarika’s,不消几个月,即能重现往昔的光辉与骄矜。除了修复旅馆文物及保留本土木雕手艺以外,也培养了一批技艺超群、年轻有为的师傅级人才,为尼泊尔木雕文化开拓出一条更长、更远的路。 我坐着的沙发上铺满来自巴尔塔布(Bhaktapur)的手工刺绣枕头,而沙发下的地毯则巧妙运用荷兰籍版画大师艾薛尔(M. C. Escher)一九三八年的名作〈天水一方〉(Sky and Water)为图案设计。这天与水的搭配,象征着自然空间地水风火的和谐结合。如此巧思在Dwarika’s村落旅馆处处都得以见证。另一处唯美之作是后庭现代化泳池,大胆仿摹五世纪巴坦 (Patan) 朝代皇延浴池的尊贵原貌。灰岗石刻成的Naga祥龙从池中央破水而出,水柱从龙口倾泻而下,洒落在池底坛城图案,激发出一波波涟漪,似幻似真。再加上古代石砌地下导水系统的点缀,名副其实的帝王享受。难怪请得动英国查尔斯王子前来开幕助兴。餐桌上的民风习俗多尔利卡在世时曾言:「文化的保存对于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兴衰,是唇齿相依的。」在保留红砖宅楼的建筑美与其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加入现代化便捷设施,对讲究舒适与风格空间氛围的旅人来说,Dwarika’s或许是体验尼泊尔老宅楼的最佳落脚处。除了落实在原有的硬体外,Dwarika’s也顺势将风土民情的人文精髓展现在服务细节上。入住的房客上Krishnarpan餐馆用膳,佳肴上桌时,侍者会为客人示范,先将一丁点食物放在小碗内敬奉神明,此乃尼泊尔人的生活习俗,在享用食物前先感恩大地神明的恩赐,我个人觉得这是个很好的餐桌礼俗。我的皈依上师,尊贵的梭巴仁波切(Lama Zopa Rinpoche),来自Boudhna大佛塔山上的咯磐寺,他曾授予我一个至好的观念:吃饭的时候,若能以利益众生的心态吃,每一口吃下的饭,都是成就无上菩提心的修持;每一口饭都能带来无尽的功德。这和Krishnarpan餐馆的理念同出一辙,难怪信奉金刚乘的不丹皇后亦慕名而来,堂而皇之亲身体验尼泊尔深入民心的餐桌传统。抢救本土文化义不容辞英国大文豪王尔德说过:「记忆是我们与生俱来,直到死还带在身边的一本日记簿。」而对多尔利卡的遗孀──七十八岁的安米卡(Amica)女士来说,那一扇扇经过岁月洗礼的老窗口,不正是一本本写满文化记忆的日记簿吗?告别Dwarika’s村落旅馆的前夕,我倚着老窗下凉椅啜茶,耳畔的iPod传来挪威作家兼钢琴家──凯特尔‧毕卓斯坦(Ketil Bjornstad)的音乐。这位多才多艺的创作家在风闻自己最钟爱的罗森柏录音室(Rosenborg Studio)即将被拆除,特地风尘仆仆地从巴黎飞回奥斯陆,为的就是录制一张纪念专辑。没想到这张专辑反而救活了罗森柏录音室,让它免遭拆除的厄运。【多尔利卡村落旅馆Dwarika’s Village Hotel】地  址 P.O.Box-459, Battisputali, Kathmandu, NEPAL电  话 +977-1-4479488/4470770电邮信箱 info@dwarikas.com网  址 http://www.dwarikas.com/造访时间 2010年1月房  号 Heritage Su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