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馆房间里旅行/旧时老货舱旅宿 墙壁「污渍满脸」

文、图/丁一 摘自/时报出版《在旅馆房间旅行

关于丁一酷爱设计、写作、音乐建筑、摄影及旅游,热爱背包旅行,长年在世界各地作深度旅游,足迹遍布全球五十多个国家。透过不同创作者的视角——音乐家、作家、建筑师画家设计师、诗人、作曲家、摄影师——看到旅馆幽微的隐光,嗅出与众不同的风味。

被《Cheers》杂志誉为「多元到令人眼花撩乱鬼才创意总监」,是《PLAY玩味》的专栏作家,也为《动脑》杂志撰写广告及设计文章。现任曼谷Publicis执行创意总监,十年广告作品囊括二百多个国际及本地创意奖项,广告作品收入在各大国际创意奖年鉴及各国创意杂志。

「侬肯定是勒格条马路朗伐?」操上海话的老司机露出质疑的眼光:「看上去哪能都毋像一幢旅馆。」跨出计程车,用着同样的眼光打量着这栋三层楼高的旧建筑,坦白说,要不是亲眼瞄到旅馆的商标就安在那面生了黄锈壁板上,打死我也认不出这栋被《Condé Nast Traveler》杂志封为最佳设计的时尚精品旅馆。步入旅馆大厅,完全没有五星饭店的排场,俨然一派艺术画廊的模样,活像闯进画家的工作室。那一大片惨不忍睹的断柱残墙,经过郭锡恩和胡如珊共同创立的如恩设计的巧手打造下,洋溢着后现代主义的装置艺术色彩,又有几分神似煽情主义大师赫斯特(Damien Hirst)的震撼手法,他的代表性作品是将一条长达十八英尺的虎鲨用甲醛保存在玻璃柜里,并题名为「生者对死者的无动于衷」。空间雕塑梦幻曲线旧建筑的前身为老上海三十年代的一家货仓地板上铺满刻有人名或老字号的砖块,每一块都诉说着不同的生命故事。由于旅馆位置靠近黄埔江外滩河岸,旅馆的女主人索性就把它暱称为水舍。我入住的卧房为河景房,是整栋旅馆的十九间套房中,窗景最为怡人的一间,其他三款为阳台房、中庭房及外滩房,景观也各有千秋。想起来了!英国小说巨匠福斯特(E. M. Foster)的名著《窗外蓝天》(A room with a view),故事中的女主角也是为了窗景而和男主角互换旅馆房间。窗外,就是上海外滩及层层叠叠埔东夜景;窗内,一床、一桌、一椅、一榻都是设计上品,尤以私藏经典椅子为最,共有二十一张,散布在旅馆不同的角落;包括一张四十年代款的理发椅,就搁在一楼望向大厅的回廊上。椅子这种家具看似寻常,实则承载了工业设计、精神美学、物质文化及时尚风格于一体。我个人颇欣赏澳洲籍设计师马克‧纽森(Marc Newson),《时代周刊》(Time)二○○五年评选他为百大影响力人物,称他是专为世界制造梦幻曲线的人。他设计的洛克希德(Lockheed)休闲椅佳士得以一百五十万美元拍卖成功,是全球最昂贵的一张椅子。他曾把一块百吨重的大理石,弯成一张椅子。没有人相信石头也可以变成一张舒适的坐椅,但纽森却做到了!他认为椅子应该融入室内结构,成为空间里的雕塑。本着同样的理念,水舍的空间设计也是经过精心的雕画。旅馆的回廊里常见涂鸦处处,有些许扑朔迷离,一段又一段的咬文嚼字,润饰着玻璃门、地板、梯口柱梁;文字爬上了旅馆的布置空间,静悄悄地向着经过的住客撒开意义之网。污渍满脸的老墙,都是设计下的巧思,旧与新共存一室,不独争一席之地。 破墙旁的房门一打开,内有一片新天地。透过极简主义的设计手法,以木质及白色为主调,不需要冗赘装饰或鲜丽色彩,家具陈设简洁流畅,窗口位置高低不等,加上一荧Studio Job设计灯、两张Finn Juhl沙发椅及一张Arne Jacobsen矮桌,整间卧房吹着冷冷的包浩斯风。以长补短旧物新用旅馆的转角处也常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电梯附近藏着一道残旧的阶梯,一层一层地往下走,穿过一条怀旧的时间暗道,出来正好是旅馆的西餐厅Table No1,长长的粗砺暗色木桌,衬以黑布椅,很欧陆式的民居格局,氛围又贴近上海老聚落饮食文化中的传统长桌风俗。村里的人齐聚一桌,浅尝美食之际又可闲话家常,餐桌成了分享情感的好地方。西方餐饮方式以个人空间为主,东方的友善热情最容易在餐桌上表现出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长桌反而缩短了宾客之间的距离。  西餐厅的菜色以创意料理为主,煮法中西合璧,素材新旧交替。有道名为Fruits & Flowers的甜点,以荔枝慕斯配橄榄油果酱和鼠尾草,让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靠餐馆的另一道出口有个露天中庭,用膳后可以窝在此处发呆、发白日梦。抬头入目所及,大大小小的木窗门吊在半空中,像长了翅膀似的,翱翔在蓝天中。回味着刚从餐桌上听来的笑话。曾有名新手服务生,被一位女房客问及水舍的名字由来,急中生智下脱口而出:「下雨天时房间会漏水,旅馆因而得名。」这个对答叫我联想起美国建筑师法兰克‧洛伊‧莱特(Frank Lloyd Wright),有回他的客户打电话来投诉,说饭厅漏水了,宾客被淋湿了头。听完,莱特仅反驳一句:「叫你的客人把椅子移开点不就没事了吗?」莱特的妙语如珠让我莞尔一笑,也佩服那位新手服务生,亏他答得出这样的答案来。后现代的人文景观许多年代久远的旅馆在保留历史精神与人文方面都做得很好,但能将某个历史硬体保留下来,并以全新的现代主义融入其中的却不多。水舍的前卫大胆外观确实令人咋舌,在亚洲能够和它相提并论者,似乎只有日本东京的Nani Nani大厦。这座由法国鬼才设计师菲利蒲‧史塔克(Philippe Starck)在一九八九年所设计的作品,刚落成不久,雇主特地前来参观时劈头就说:「Nani? Nani?」(日文的意思是「这是什么东西呀?」表示惊讶之意。)爬上三楼,还有一个铁制的小天梯,直接通向顶楼的阳台酒吧。斜阳低垂下啜饮着红酒,瞭望江河边炯炯发光的钢铁森林,别墅林立的法租界仅一里之隔,梧桐树道、深深庭院、咖啡画廊、弄堂故居、异国老街风情,都叫人想一探究竟。时不时有股冲动想拉一曲杨‧提尔逊(Yann Tiersen)的7pm小提琴独奏,在《重逢》(Les Retrouvallies)的录影专辑中,这位法国奇才也是在旅馆的阳台上激情又奔放地以小提琴解放自己体内的音乐细胞。阖上双眼,我仿佛谛听到7pm的回音。居高临下望向黄埔江南岸,介于外滩及埔东的水舍,不正是新与旧的交接点吗?过去与未来在这儿连结,透过水舍的落成,让古与今得以互相彰显。【水舍时尚设计旅馆Waterhouse at South Bund】地  址 中国上海市黄浦区毛家园路1-3号 200011(中山南路479弄老码头)电  话 +86-21-60802988电邮信箱 info@unlistedcollection.com网  址 http://waterhouseshanghai.com/造访时间 2011年10月房  号 River Suite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