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筑垃圾2020年破26亿吨 推掩埋场转型环保业抗污染

中国建筑垃圾年产18亿吨。(图/达志影像美联社,下同)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中国建筑垃圾污染和垃圾围城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到2020年,垃圾产生量将达到26亿吨。近年来在政策催化下,中国建筑垃圾掩埋场逐渐走入历史,每年18亿吨的建筑垃圾将进入资源化利用阶段,建筑垃圾处理企业也将从依赖政府补贴方式,转变为将原物料回收再利用的环保产业

据《经济参考报》23日报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显示,中国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增长,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形势日渐严峻,其中光是建筑垃圾每年就产生约18亿吨。从资源化利用来看,中国建筑垃圾总体资源化率不足10%,远低于欧美国家的90%和日韩的95%,处理方式仍处于掩埋和堆放阶段。

▼中国建筑垃圾总体资源化率不足10%。

报导指出,山西省政府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加快推进资源化利用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各设区市至少建成1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0%以上,原则上不得再新设建筑垃圾掩埋场。到2025年,全省建筑垃圾资源利用率要达到60%以上,并逐步关闭原有建筑垃圾掩埋场。

E20研究院固废产业研究中心负责人潘功受《经济参考报》访问时表示,建筑垃圾掩埋场事实上是建筑垃圾调蓄场,其主要功能为临时储存可回用建筑废料,以备新建路桥时回收利用。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更新,建筑垃圾的掩埋调蓄需求已日渐降低,不再是必要的解决方式。从全中国的现况来看,原生垃圾零掩埋是未来必然的趋势。

▼北京实施垃圾智慧分类平台取代人工废品回收 。(图/CFP,下同)

报导提到,潘功表示,随着垃圾分类深入进行,特殊垃圾处理将进入针对性处理时代,对于建筑垃圾而言,就地拆解还填、提高回收利用率将是主要的处理途径。不过,由于运输距离较远、处理成本较高,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强制收运体系,如果没有足够的财政补贴和政策保障,民营企业往往难以靠市场机制来获取收入。

报导也说明,山西省提出,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以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为核心规划建设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化园区,推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规模化高效化、产业化发展。各市要制定支持政策,鼓励透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发展。此外,北京市朝阳区首个建筑垃圾固定处置终端PPP专案将于2018年建成,每年可处置达100万吨的建筑垃圾。

报导最后提到,潘功指出,随着利好政策效应的催化,经济链将被打通,相关环保产业和企业将迎来巨大的市场空间,「进入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化园区的企业可享受租金减免、税收减免,未来不断涌入的资本和企业也将透过规模效应促进成本的进一步降低,而新的处理工艺则将使被处理的建筑材料更有市场。」

▼大陆近期持续推动垃圾掩埋场转型为环保回收产业。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CFP视觉中国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