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经之声-打击漂绿!碳中和时代最大挑战

Evian矿泉水遭质疑生产过程仍排放若干二氧化碳。图/路透

Evian矿泉水遭质疑生产过程仍排放若干二氧化碳。图/美联社

随着全球永续趋势方兴未艾,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也逐渐提升,各式标榜着碳中和的洗发精、手表、巧克力、航班等产品迅速攻占各大消费市场,成为消费者落实永续理念的另一选择。然而,企业所宣称的碳中和产品是真的「碳中和」?或只不过是披着碳中和外衣的漂绿行为?这不仅是净零排放的最大挑战,也是碳中和时代必须有效检视的重点。

这一切要从几件消费者诉讼说起。有数名美国消费者共同向Evian矿泉水提告称:他们在2022年以更高价格购买该公司的矿泉水,是因为其「碳中和」声明。但后来发现,Evian矿泉 水在制造过程中,仍排放若干二氧化碳至大气中。

美国纽约州地方法官在判决指出,「碳中和」是容易使消费者困惑的模糊词语。欧盟议会和理事会就这些标榜碳中和的产品,更进一步地于2023年9月达成临时协议,表达了明确立场。在「消费者赋权绿色转型指令」禁止企业利用碳抵换所获得的额度来声称其产品为碳中和、能减少排放或对环境产生正面影响。此外,其他相关的规定还包含禁止在未提供相关环境证明的情况下,使用「环境友善」、「天然」、「气候中和」、「生物可分解」、「生态友善」等模糊的声明。

事实上,Evian矿泉水消费争议并非国际上首次被禁止宣称碳中和的案例,过去荷兰航空公司KLM曾提出「CO2ZERO」计划,并在广告中使用「CO2ZERO」和「CO2-neutral」等字眼,目的在使客户可透过加价进行植树或保护现有森林,借以抵放其个人飞行的排放。此举遭荷兰广告准则委员会指出:该广告让消费者误以为可以无碳排飞行,因而要求下架广告。同年法国也祭出法令规定,除非广告商提供产品或服务在生命周期中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减排步骤说明,以及具体描述减排轨迹并附有量化年度目标等资讯,否则禁止声称产品或服务为碳中和。

面对市面上这么多宣称碳中和的产品,究竟是透过什么方式实现碳中和,又是否真的能对环境带来益处?可从以下相关争议进行探讨:

1、市面上环境声明大多缺乏明确证据支持

欧盟执委会于2020年深入调查欧盟150项产品或服务的环境声明,发现其中高达53.3%的环境声明模糊不清、具有误导性或毫无根据、有40%的环境声明未经证实。仅只欧盟市场就有230个永续发展标签,然而各标签透明度差异性极大,且有一半的标签未提供完整验证,此种欺骗消费者的「漂绿」行为,已造成欧盟市场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对真正永续发展的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2、国际碳权品质参差不齐,可能不具实质减碳效益

今年初全球最大碳权认证机构Verra遭英国卫报指出疑似造假,其最为人熟知的雨林保育专案,其中有高达94%经认证的碳权被发现根本不具实质减碳效益,引发了全球对于碳权市场的担忧和质疑,同时也凸显出碳权市场透明度和监管不足的问题。

3、碳权作用仅是「补偿」而非实际减碳

很多企业透过大量购买碳权来宣称其产品或服务达到碳中和,但却忽略了碳权仅是补偿已排放的二氧化碳,无法作为减排的手段。事实上,根据科学基础减量目标倡议(SBTi)的净零减碳路径,企业应该优先着重于自身的减排努力,将减量后剩余的5~10%碳排放量,透过碳捕获与封存、植树造林等方式进行中和。若企业只是盲目购买碳权而未改善自身的排放行为,实际上并未对气候变迁减缓产生实质效益,等同是一种漂绿的作法。

4、透过植树所核发的碳权可能同时触及其他人权议题

《时代》杂志曾针对6,500家公司未来25年的减碳承诺进行研究,经估算要实现这些承诺所需的土地面积高达3.8亿公顷,然而,全球仅有3.5亿公顷的土地可供种植,显见全球土地面积不足以因应企业透过植树来落实减碳的需求,可能因此衍生人权议题,特别是居住权。例如在肯亚西部森林生活的数百名奥吉克人(Ogiek),因政府追求更多碳权利益,而面临驱逐和家园被摧毁的命运。在取得碳权的同时,如何避免造成其他损害,成为未来碳权发展的迫切挑战。

综上分析可知,碳权虽是达成碳中和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在缺乏明确揭露或相关配套措施之下,也容易沦为漂绿的温床。为了提供企业揭露的方向并建立消费者的识别能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已发布了产品永续资讯指南,指出产品永续声明的资讯应遵循五大准则:可靠性、相关性、清楚性、透明性、以及可及性,作为企业揭露及消费者购买选择的参考方向。

国际上打击漂绿的趋势已十分明确,政府有必要在净零趋势下同时加强监管,防止不实宣称碳中和、环境友善等广告产品进入市场。同时,企业应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提供真实、透明的环境声明资讯,以避免误导消费者。而消费者也应培养识别能力,以免助长漂绿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