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新加坡的新时代和新挑战

新加坡正式进入新总理黄循财的时代,他当前要面对两个重大的课题:「内政求稳,争取信任,赢得选举」,以及「外交求和,敦亲睦邻,不选边站」。图左为黄循财。图/美联社

新加坡在5月15日,正式进入新总理黄循财的时代。李显龙交棒给人民行动党的第四代领导人,一党独大、建国迄今没有政党轮替过,人均所得却超过八万美元,新加坡不同于世人对东南亚国家的刻板印象,堪称国际间的异数与典范。身兼财长的黄循财当前要面对两个重大的课题:「内政求稳,争取信任,赢得选举」,以及「外交求和,敦亲睦邻,不选边站」。

在内政方面,明年的选举,是对执政党因应美中博弈的对策总体检。「狮城」新加坡在李光耀、吴作栋、李显龙带领下,从城邦国家发展成为亚太地区的海运、空运、金融中心,政绩卓然有成。然而此次交棒过程一波三折,原定接班的王瑞杰于2021年4月以健康因素请辞,虽然隔年即确认由黄循财补位,但在外有美中贸易战与新冠疫情,内有40年来最严重官员贪渎事件的情况下,李显龙一直延到今年4月才宣布将正式交棒给黄循财,对于第四代领导人而言,可谓任重道远。

对于600万人口、不到750平方公里,「小国寡民」的新加坡来说,经济安全,就是国家安全的最大保障。而形塑当前经济国力最重大的政策,当是具有世纪前瞻视野、重点兴建营运海内外的制造业园区。在1993年「制造业计划2000(年)」的纲领指引之下,1994年前往中国大陆投资设厂,建立「苏州工业园区」。此外,更宏伟的愿景则是,在克服填海造陆的工程技术,2010年代成功发展「裕廊化工园区」,建立东南亚、世界级的石化王国,乃至于永续能源的园区转型努力,则可以看出:跨越世代的国家领导人,政策的「老干新枝,推陈出新」,执行的「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为长期执政奠定厚实的经济基础。

诚然,前母国马来西亚对于星国的发展,影响层面相当深广。人民行动党从1965年「『被』独立」,大马联邦的国会表决通过将新加坡自治邦「除名」,从而拥有国家主权、「『被』建国」成功的特殊历史,就注定马来西亚是最重要的邻国。正如李显龙近日接受媒体专访所言,对于选择留在新加坡的少数马来人,以及更少数的印度裔与南亚裔的国民,以四分之三华人为主体的人民行动党,当年的「国父」李光耀并没有采取种族的民粹主义,而是以发展经济做为共同努力的目标。其中,族群平等的政治举措,见诸于四种官方语言:英语、华语、马来语、塔米尔语。基于多元包容的社会政策,政治精英的栽培和历练,也顾及族群的和平相处。种族和谐与人口红利,也使得不同阶段的经济建设目标,所需要满足劳动人力的需求,均可透过来自马来西亚、印度或其他邻国的国际移工,既有地利之便,还有通晓官方语言的优势。

在外交方面,「内政是外交的延伸」,新加坡当下的综合国力之凭借,在于传统的海港和空港,更在于可与香港竞争亚太金融中心地位的坚强实力。对于新总理黄循财来说,2018年美中贸易战和不断升级的科技战,区域政经形势的剧变,带给新加坡可谓前所未有的世纪新契机。一方面,在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大陆之后,与香港「就金融,论金融」的白热化竞争过程,一直并没有重大的进展。直到2019年香港「反送中运动」、新特首李家超的上任与国安新法的施行,欧美企业「团出香港,团进新加坡」,促使新加坡逐渐成为亚太金融中心的跨国企业首选。

另一方面,本世纪初迄今的亚太港埠发展,最重要的形势莫过于,中国大陆从南向北、无论是香港-深圳-上海,乃至于厦门-宁波-青岛,陆续崛起成为世界级的货柜港埠。由于「市场在哪里,港埠就在哪里」,大陆港埠竞争力的强势崛起,诚属市场逻辑的必然。因此,真正的冲击来自星马两国首都之间、座落麻六甲海峡中间的马来西亚第一大港-填海造陆的皇京港(Maleka Gateway),西太平洋和南亚与欧洲路线的枢纽地位,除了是由中国大陆进行投资兴建,航贸要冲也有源源不绝的货运。

新加坡承袭「美中之间,不选边」的国策,却同时也是美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海军基地;然而,黄循财上任前已表明,「永远不会押注中国会衰弱」。马来西亚「横空出世」的皇京港,是中国一带一路的指标型港埠建设,马来西亚首相安华前年就任之后,积极发展对华经贸旅游、希望重启两国首都的高铁建设计划。黄循财未来如何应对安华友中的后续发展,值得密切关注。2025年的东南亚经济共同体,共存共荣共好,是人民行动党明年争取选民再次支持的国家发展前景。不求脱胎换骨,但愿国计民生「好,还要更好的有感」,唤起选民长期支持的热情,将是黄循财上任后最困难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