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央行出手调控 7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底部?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近3个月连续贬值,促使大陆央行出手调控。(图/CFP)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大陆为了调控人民币走势,促使中央银行在3日将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恢复到20%,此一消息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破6.90,在岸人民币也回升至6.83左右。

证券时报分析指出,「央行将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恢复到20%,主要目的是为了抑制近几个月来人民币的快速贬值。在过去的4个月里,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跌幅已达8.5%,近几日人民币贬值速度呈现加快态势,央行此时出手,也是对市场贬值预期的及时修复」。

根据该报导的说法,大陆央行之所以会选择提高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来稳定汇率,是因为企业通过远期购汇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未来汇率风险,不过企业并不会立刻购汇,只是先与银行签订远期执行协定,但对银行来说,签订好协定后,为了对冲自身面临的风险,通常会在即期外汇市场买入外汇,人民币因此会面临抛盘和贬值的压力,简单来说就是远期售汇签约规模放量,会对即期汇率形成负反馈,加速贬值预期的自我实现。

中国人民银行。(图/CFP)

大陆央行所说的顺周期羊群效应,意即「贬值预期、远期售汇签约规模、即期汇率」三者之间循环往复与不断强化,所以提高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就是在增加企业远期购汇的成本,从而抑制即期汇率的贬值。

对整个是市场来说,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通过价格手段使得交易成本抬升,引导市场行为的自发调节,既不属于明令限制某项外汇交易资本管制,也不属于央行直接消耗外汇储备、抛出美元买入人民币的干预举措。

包括《证券时报》在内的多家大陆媒体猜测,央行选择汇率逼近7之时出手稳定汇率,实际上也是向市场释放信号,正如市场臆测,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市场层面,7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难以突破心理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