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确诊多晚期 手术组合治疗抑制血管新生 「饿死」癌细胞

卵巢癌确诊多晚期,手术组合治疗,阻止血管新生,「饿死」癌细胞。(示意图/Shutterstock)

「卵巢癌」,又有最棘手癌症之称,主要是因为确诊时多为晚期且容易复发,根据统计,在罹患卵巢癌的病患中,国外有近7成的病患晚期才确诊,台湾也有近5成的病患诊断时已是第3、4期,因此,伴随而来的就是高治疗难度。1名60多岁妇人,2年前因觉得呼吸喘就医检查,没想到竟确诊卵巢癌末期,在积极治疗下接受开刀、化疗与抗血管新生标靶药物维持性治疗,目前没有复发迹象。

●卵巢癌初期无明显症状 确诊常已末期且癌细胞广泛扩散

高雄长庚医院妇产部妇癌科主任吴贞璇指出,癌症如果能早期发现,不论治疗与存活都相对较佳,但不像其他妇女癌症如子宫内膜癌会有子宫异常出血,也不像子宫颈癌有抹片检查可及早筛检出癌前病变,卵巢癌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通常当病人感到身体不适而进一步检查后,大多数已是第3、4期,癌细胞扩散至腹腔。

前述个案妇人确诊前,觉得呼吸喘到医院检查,没想到卵巢癌已扩散至肋膜腔造成严重积水,让肺部没办法完全扩张。吴贞璇表示,该名妇人得知病况时一度非常忧郁想放弃,最后鼓起勇气决定接受治疗,先是开刀去除大部分肿瘤后,使用化学治疗合并抗血管新生标靶药物,并于化疗结束后持续使用抗血管新生标靶药物,目前确诊已2年,没有复发迹象。

●手术完紧接组合治疗 阻止血管新生、「饿死」癌细胞

吴贞璇强调,末期卵巢癌发现时,腹腔内许多器官都会被癌细胞侵犯,例如子宫、骨盆腔淋巴结、腹膜、肠系膜等,就算能借由手术完整切除肉眼可见之肿瘤,但微观下的癌细胞仍很难完全去除,后续仍建议接受化疗,希望能把残留癌细胞杀死。

但即便如此,这样扩散至腹膜的卵巢癌,复发机率仍有7成;目前已有抗血管新生标靶药物来阻止癌细胞形成新生血管,与化疗并用能降低4成复发风险。

肿瘤就如同一般器官,需要血液提供氧气与营养才能存活并生长,因此会分泌血管新生因子促使血管生成,而抗血管新生标靶药物能够阻止肿瘤血管新生,不让肿瘤长出新血管,当癌细胞无法获得足够氧气与营养时,就像把癌细胞饿死,达到抑制肿瘤继续生长之效果,也就减少了复发机会。

美国癌症治疗指引2021年最新版已强烈建议,晚期卵巢癌病患手术治疗后,应积极药物治疗,先使用化疗合并抗血管新生标靶药物治疗,后续可再采取「停用化疗,不停标靶」策略,继续使用标靶药物,以巩固治疗效果,帮助延命,可维持疾病无恶化时间超过1年半,并保有较佳的生活品质。

●抗血管新生药物抗药性风险低 疫情期间也不能延迟就医

吴贞璇补充,大多数癌症标靶药物,经常是针对癌细胞具有的特异基因变异所研发而成,而抗血管新生标靶药物不是针对癌细胞直接造成毒杀作用,而是作用在肿瘤细胞的微环境中去阻止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因此不易有抗药性发生。

目前使用时机和适应症为晚期卵巢癌、腹膜癌和输卵管癌在接受手术治疗后,或治疗后追踪时发现肿瘤复发时,建议合并化疗使用。

吴贞璇特别提醒,新冠疫情期间,许多人都有减少到医院的念头,担心接触到病毒,而一般非紧急的手术治疗,经医师评估后,也许可以稍微等一等,但是恶性肿瘤的治疗却是等不得。

医师强调,一旦延缓治疗,肿瘤就有可能出现转移,让后续的治疗更加棘手,处置难度提高,存活率也会随之降低。因此呼吁民众,如果经医师怀疑或确诊卵巢癌或其他恶性肿瘤,一定不能延迟治疗,应及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