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凯:薪资冻涨只是一个症状
图、文/理财周刊
实质薪资倒退回十五年前,除了20%的高所得者,全国家庭平均储蓄的帐面金额竟然远低于二十年前,台湾人民的苦日子的确过得太久了。
政府官员每日逮到机会就大喊「加薪!加薪!」只是喊破了喉咙,薪资不增反减。为什么?因为加薪本就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头一招,就是彻底弄清楚薪资不升的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经济成长失去动能,阻碍了薪资上升的步幅。经济实质成长1.74%,名目成长率仍接近3%,则不论名目薪资还是实质薪资都有上升的空间,这空间跑去何方?
一个去处就是所得分配更加不平均,钱跑进最富有的20%口袋里,80%的人就愈来愈穷。另一个去处就是非薪资所得者,他们分得愈多,其他人的薪资就领得愈少。前者的原因在于税制不公,愈有钱的人,缴税的比例愈低,甚至完全免缴。
后者一方面来自全球化,廉价劳工如潮涌出,全球工资向下看齐;另一方面则来自二十年来向所谓高科技产业倾斜的政策,将资源、人才、优惠一股脑投向这些天之骄子,忽视传统产业与中小企业,偏偏后面这一群正因劳动密集度高而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有利于拉高薪资。
还有一项根本原因,那就是受雇者自身的竞争力,在全球化的时代,要与四面八方乃至千里之外的同侪竞争;只要输人一截,薪资常有可能差以千里。
偏偏十余年来教育政策处心积虑摧毁年轻一辈的竞争力。一面广设大学,一面去菁英化、讨好学生、民粹治校,搞得大学生轻松愉快但也一无所成;另一面则将技职学校的学生全部引入正规教育,将创建台湾奇迹的技术人才几乎毁灭殆尽。
这样的大学毕业生与无一技之长的技职毕业生,凭什么获取高薪还年年加薪?当他们失去竞争力,需才孔急的台湾产业也就坐以待毙,又如何付得起高薪?
台湾年轻人、台湾产业、台湾经济的生命力长久斲伤,薪资不涨反降,只是浮现的一个病症而已。
【更多精采内容,请见《理财周刊》698期,便利商店及各大书店均有贩售】【掌握理财力 投资更顺利!更多理财课程详见www.moneyed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