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3人就有1色盲 气象局「效率超高」调整雨量图色阶

▲累积雨量利用不同色阶提供重要讯息,但是每13人就有1人因为「辨色力异常」而无法判别资讯。(图/翻摄自气象局)▲►虽然有单一色彩灰阶图,但是难以用肉眼辨识「雨量的范围面积有多大」。(图/翻摄自气象局)

记者黄诗闻综合报导

每到夏秋季节台湾受到台风影响带来强风豪雨,气象局会发布最新图表资讯,告诉民众各地状况。最常见的「累积雨量图」利用色阶区分降雨量,但是台湾师范大学林思民教授提出「在公开讯息之中,颜色使用对色盲者造成的困扰」,气象局局长辛在勤获悉后,让工程师将降雨量色阶改成比较简单的配色方法,不到1个月,初步解决方案出炉,贴心举动深受网友好评。

上个月(7月)尼伯特台风带来严重灾情,气象局发布的「累积雨量图」却让辨色力异常者无法正确解读内容。林思民教授有感写下「在公开讯息之中,颜色使用对色盲者造成的困扰」一文,指出辨色力异常的基因人类之中占了8%左右,也就是说,有8%的男性,加上0.64%左右女性。更进一步说明,每13人中有1人无法判别重要讯息,他生动举例「在高速公路的改成ETC收费之前,每13个驾驶人就有1人没有办法分辨收费站调拨车道红灯绿灯」、「如果两岸打起来,每13个军人就有1位在战场上分不清敌我,因为他们其实看不清楚红军帽徽。」

左为绿色盲」,右为「红色盲」看到的图,资讯与原始图相比减少很多。(图经Cobis 色盲模拟器转换)

文章一出获得广大回响,气象局局长辛在勤意识问题后,主动连络林思民教授,表示会「检讨局里对颜色使用的方式」,不到1个月的时间,工程师推出初步解决方案,将各雨量的色阶改成比较简单的配色方法。解决方案避开色盲最困扰的「红、绿」原色,让色阶从原始17种简化成8种后套用阶层概念,经调整后,对于非色盲者不易产生资讯判读的困扰,对于色盲者则是大大加分。

林思民教授将图片放在脸书上实测,非色盲网友表示「改成这样的话,不是色盲也觉得更好读图」、「觉得颜色典雅,比原本的不刺眼」;色盲者网友则说「以前的图雨量稀少和雨量过盛的颜色无法分辨,改成这样就很容易区分到底是多是少」。而对于气象局重视使用者体验,调整的速度也很快速,也深受网友好评,直喊「很贴心」。不过,目前雨量图处于调整状态,还没化成实际行动

▼左为调整后的雨量图;右为红色盲看见的图。经过调整后,棕色含红色成分,对红色盲来说是看不到的,但因为原本颜色的挑选就有浓淡,所以能清楚知道哪里的雨量比较多,雨量级距的面积也能清楚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