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就在便当店

(图/达志影像)

大陆媒体时不时会有「台湾美食之旅」「台湾小吃推荐」之类的文章,配以一些精心调色过的食物图片,让人产生「食在台湾」的印象。临去台湾之前,我也特地买了一些攻略宝典,做过一番功课,列下一份美食清单。

刚到台湾时,借着这些工具书,兴冲冲地照着清单觅食。可是不过几天,就兴趣尽失。一方面,所谓的美食通常隐藏在窄街横巷,难以觅得。另方面,既能称为「美食」,自必然想让食客品尝,而不是拿来撑肚,因此分量偏小。而这造成的后果时,往往我满心期待地晃过漫长的地铁,再绕过迷宫般的台北街道,心生烦闷之余,更是饥肠辘辘。好不容易找到传闻中的餐厅,却盼来一份与即食面大小差不多的牛肉面,或者好似珍珠一般珍惜的鱼丸。刚吃得三分饱,食物便用完了,正所谓「到喉唔到肺」。

有过这几次辛苦而挫败的经验,我丢掉了对食物的冒险精神,吃起了毫无特色,只求效率的连锁牛肉饭。始料未及,我在吉野家找到了我对美食的想像:方便,距离学校和宿舍只有3、4分钟路程;快捷,即点即上,无需等待;味道适中,我似乎找不到比吉野家还好喝的味增汤。

有一天中午在吉野家等餐,突然被足球队的同学拍拍肩膀,他半是惊讶,半是嘲弄地对我说:「公馆美食这么多,你竟然在吃吉野家。」他显然不知道吉野家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可是,它的分量还是太少了。我从「普通」饭量加到最大的「特盛」,才不会叫肚饿;而这样做的结果,使得吃饭的成本骤然升高——每天差不多要花90元人民币来吃两顿吉野家。

这么吃似乎不是长久之计,我不得不重开觅食之旅。经过上一届来台大访问的师姐介绍,我认识了台电大楼背后一家名为「呷赞」的便当店。便当店的招牌,是仅售60元台币的各类便当,有卤肉饭、炸鸡排、炸排骨、烤香肠、炸鳕鱼、烧猪肉。因为怕燥热,我不敢吃各类炸物,因此每次去我都会点烧肉饭。因为一份的分量较少,所以通常我都会再加一份烧肉,然后加饭,算下来是100元台币。

负责收银和夹菜盛饭的是开店两夫妻的大女儿,她知道我每次都点同一份餐,见到我就会问,「还是一样吗」,省去我重述加肉加饭的工夫。而我就自认是便当店的熟客,去到餐车前也不主动点餐,只是静静地等待分量充足的百元定制餐。

有时候她忙于烹调,而由老板娘负责处理便当的时候,我说要一个百元便当,老板娘听不太明白,此时大女儿听到了,就会笑道,「我来弄就好」。(《台湾最好的美食在便当店》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