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口节气滋味,都是幸福

「二十四节气」就是老祖先的智慧。(张慰慈摄)

顺着季节、节气的食材,每一口,都是幸福美味。(张慰慈摄)

在古神话里,有一对姐妹,姊姊叫羲和,她是一位生了十个儿子母亲,儿子都是「金乌」(古人以三只脚的乌鸦「金乌」象征太阳)。换句话说,她是太阳之神的母亲,每天驾驭着六龙牵拉的华车从东边的天空跨越到西边。十个儿子依序轮流陪着母亲横越天际,所以每天都有一颗太阳东升西落。这是古代农业社会依循的「阳历」,以阳光照射长短,当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依据。

妹妹叫常羲,她也是一位母亲,共生了十二个月亮女儿(古人以三只脚的蟾蜍称之「太阴」),这些月亮分别在天空轮值一个朔望,所以一年有十二个月。月亮有圆缺,视觉明显,适合当是纪念日子。

有了这样两则神话,可以了解古人生活同时阳历与阴历并行,农业耕种依循阳历,生活与文化的则是以阴历为本。现代人不明究理,以为阳历是时髦外来的历法,如果明白「二十四节气」就是阳历,许多人就恍然老祖先的智慧。

近年来,我关注与书写许多节气食材的文章,近年走得更勤,也更远,也有了更多话题。像是,地瓜与马铃薯是我的「新欢话题」,英文是sweet potato 与potato,它们俩有近亲关系,而且都是大航海时期广传到全世界。地瓜原名「番薯」,即是印地安人(红番)所吃的「薯」,最早是哥伦布将它献给西班牙伊莎贝尔女王,明朝万历年间,再由西班牙殖民地吕宋岛,间接传入福建广东。台湾引进时间更早,在郑成功登陆台湾之前,番薯早已在台湾生根。至此三百多年,番薯养活了无数的台湾人,先民除了深深仰赖地瓜填饱肚子之外,因为烤食或蒸食,高温下的梅纳反应更增香甜滋味,所以也称「甘𫉄」。现在也成了休闲美食:瓮烤地瓜、蕃薯饼、糖熬小地瓜、地瓜薯条...

一般地瓜生长期约五个月,夏天长得快。但是南台湾秋冬少雨,风味却是最佳。台湾的农改技术厉害,现在有不同品种,分别是台农72号烤得香腴的、口感有栗子香的、适合煮汤的、台农71号则是嫩叶茂盛而好吃的...甚至有紫红皮黄肉、红皮橘肉、紫皮黄肉、黄皮黄肉...

如果,我们关注日本食用地瓜历史,可以更明白它的历史足迹。最早,大航海时代日本生产地瓜最盛名的地方是「萨摩国」(就是今天的鹿儿岛),因为日语把薯类统称「芋 i-mo」,所以地瓜被称之「萨摩芋」,容易理解为何。至于芋头是「里芋 sa-to-i-mo」、山药是「长芋na-ga-i-mo」,至于马铃薯的日语jya-ga-i-mo,所谓jya-ga就是爪哇岛,当年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将种植在爪哇岛的地瓜,引进到了台湾,也引进到了日本。

马铃薯最早生产在南美洲的安地斯山,就是秘鲁到波利维亚附近,然而四、五百年来,它除了散播到全世界各个角落,也衍生了几千个品种。马铃薯含有大量淀粉,提供热量让人饱足,也晋升为全世界第四大农粮(次于稻米、玉米、小麦)。台湾则在1914年开始专业栽培,因为它营养丰富,有人称「地下苹果」。当今,云林是台湾产量最多的地方,除了当是蔬菜食用,制作洋芋片之外,一些外观差的马铃薯(NG品),农家直接让畜牧业的肉牛食用,这也为什么台西、斗南等地,近年养殖高级的安格斯牛,今年开始提供最好肉品进入本土市场。

近来我兴致盎然在家烹调三杯鸡,一杯麻油,一杯酱油、一杯米酒,先后不一加入老姜热锅与鸡肉块翻炒入味,最后一大把九层塔略略翻炒两下,与酱汁混炒,即可起锅。还是先说说三杯鸡的典故:话说南宋文天祥在牢狱决心殉国,执刑前一天有一名江西老妪,携带了一只鸡前去探监,她想烹烧最后的晚餐向文天祥致敬,于是也是江西老乡的狱卒一起帮忙,他们以一杯猪油、一杯酱油、一杯酒酿(有甜味的米酒)烧成了「三杯鸡」。从此这道料理流传深远,几百年后也传到了台湾,此三杯彼三杯已经有差别,最大的不同是客家人多添了九层塔。

我喜欢九层塔的滋味,精准地说是「迷恋」。九层塔,是罗勒大家族中的一种,在义大利面里的青酱是「甜罗勒」,酱中佐以乳酪、松子、大蒜、橄榄油等等混合而成,甜罗勒口感比较没有青涩气味,也比较清淡。

话说罗勒原产于印度,有「药草的国王」称谓,16世纪传入欧洲,开始与许多从新美洲引进来的陌生食材,端上了餐桌,改变欧洲人的饮食习惯。至于,中国何时开始吃九层塔?应该是远溯唐朝时,它跟天竺佛教一起引进。当时除了叶子的食用,种子同时也当是药材,称之罗勒子、兰香子、光明字、明列子等等,据传对眼睛视力有相当药性。

至于台湾称之「九层塔」,则是其垂繖花序的外观,像是传统建筑九层宝塔模样,层层向上堆叠(客家人则称「七层塔」)。台湾在汉移民跨海而来之际,已经同步引进,精准地说应该是客家人引进。早年一些农家多会在院子种上几株,当是自家烹调时使用,直到近年「咸酥鸡」小吃盛行,摊贩大量出现在大城小镇街头,因为九层塔需求剧增,于是云林、屏东出现专业种植农家,一畦畦翠绿茂盛的九层塔田,宛如加强版的茶园,每年不断地蔓延耕种,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农家风光。

台湾的文蛤,盛产期是夏季,饱满鲜美,此时与九层塔一起大火干炒,即是极佳的下酒菜。至于几个小秘诀,要挑选未结花苞的九层塔,这个阶段的九层塔叶子不会过于粗老,也记得选买「红骨」的,红茎品种,叶片较小,味道却更浓郁。另外,文蛤吐沙之后不要一直泡在水里,离开水的海瓜子、文蛤,它们会分泌更多的「鸟胺酸」的游离氨基酸,这是让文蛤更加鲜美甘甜的秘密。大火快炒之际,当有一两颗文蛤打开,一定立刻关火!但是锅盖不动,让其「静置」三分钟,这个等待的时间,锅内的余温会让其他文蛤继续打开硬壳,同时鲜美蛤肉的汁液不会流失。

我喜欢三杯鸡料理,真正理由是九层塔的滋味「太台湾」了,完全迥异于欧洲的罗勒,它自成一格的微呛滋味,桀骜,却又能衬出其他主食材的特色。当然,番薯与台湾某种文化的隐喻,甘美却又是轻松自在生长。

顺着季节、节气的食材,每一口,都是幸福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