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饰 穿在身上的历史

苗族儿童在学校开设的民族文化课里学习蜡染摄影/记者潘维庭

贵州毕节市纳雍县以苗族文化著名,外人看来衣着鲜艳纷陈、歌舞热情的苗族,实际上还分成箐苗、小花苗白苗、歪梳苗支系服饰文化各有特色,这样「穿在身上历史」,荣登大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来到纳雍的张家湾老翁村,即是当地的箐苗村寨,一到寨门,热情的村民送上牛角杯里的水花酒,一次次举向宾客唇口,喝得轻醺身暖的我们,在如织如画的山水里行走,有点飘然。

村里年轻一代的箐苗女子路银飞向我们解释,深山林里的菁苗人「见山绣山、见水绣水」,图案灵感全是自然地景,她身上的图案是「鸳鸯绣」,是相传旧时有对情侣,为让他们能永远在一起因而绣在布料。她身上的黑底亮色刺绣对襟衣、花条百褶裙、羊毛毡护腿、翘头挑花钉子鞋,头上的牛角状高髻,每项元素都看得令人目不暇给,却都禁得起细致抚赏。

至于小花苗,则是纳雍最早的居民之一,因身着花衣故得其名。纳雍县非物质文化管理所副所长祝绯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块四方花布,原来上头的四方几何纹路是苗族蚩尤城,方方正正转角三宫六院,披在当地男子肩上的「蚩尤旗」,颇带着几分威风。另外像又称「黑苗」的「歪梳苗」,则因头饰是一把小巧玲珑的花木梳而得名;还有服饰主色为白色的「白苗」也各有特色。

苗族特殊的剪纸、刺绣与蜡染,现今面临失传风险,族人手把手教导赶不及,最后由当地小学肩负传承任务。当地猪场弯子寨小学里开设了「民族文化艺术特长班」,每周一堂,教授蜡染、刺绣与民族歌舞,期许这些「小嫩苗」能够从娴熟这些技艺师长手中,让族人智慧与心灵手巧能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