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栅安康市场的越南家乡味

远嫁来台湾的越南女孩们怀念的家乡食材。(宋亚真摄)

抵达安康(联经出版)

阿姨一家卖掉房子,凑到一半的钱、再向丈夫的六姊借贷另一半,买了飞往曼谷的机票。她们中午抵达曼谷机场,被安排在仓储区等待至晚上,才转搭深夜的华航班机前往台北。当班机平安降落时,机舱内响起一阵掌声,有人欢呼:「得救了!」大家怀着侥幸逃脱的幸福与忐忑,走进机场大厅,光亮洁净的地板磁砖映照着一列短短瘦瘦的人影,他们全是仁德专案接来的越南华侨,满心期待能在台湾好好过日子。

阿姨全家和其他人一起被安置在侨光堂过夜,空荡的大礼堂只有一排排整齐的椅子,众人盖着侨委会赠送的薄毯子,或躺或坐在椅子上,等待天亮。

走出侨光堂大门,迎面是台北耀眼的阳光,马路上汽车飞快奔驰,天桥上人潮熙攘,映入眼帘的是琼瑶电影的场景,让人感到有点恍惚。

丈夫的六姊一家早前已透过仁德专案移居台湾,住在安康社区,他们把弟弟接来台后,分出一个房间给四口人暂时栖身,不久便鼓励弟弟在安康社区附近的木栅路上另外租屋。

九○年代初期的台北有很多工作机会,华侨们透过介绍进入新店、深坑一带的工厂工作,其中,大家最想进的是薪资福利比较好的通用汽车大厂。体力健壮的人也可以去工地做工,薪水更多。阿姨最初在宝桥附近的电子厂工作,没多久,台湾的电子厂搬迁到中国大陆,她便换到忠顺街的小厂,负责电子零件测试,月薪差不多一万四,有加班的话会到一万五千元,但若商品遭客户退货,负责的整组人就被扣薪,该月大概只能领到一万两千元。工作数年后,忠顺街的电子小厂关闭了,阿姨又再转去小家庭裁缝代工,但做了几个月,也收了。一九九八年,在台北工厂全数搬去大陆之前,阿姨来到安康市场摆摊卖杂货。

长期以来,安康社区是政府安置仁德专案归侨的住所,华侨们沾亲带故,即使搬出社区,也都在周边租屋,在木栅形成不大不小的越南华人聚落。不过,此地越南来的人虽多,却缺少贩售越南食材的店家,如果想要一瓶鱼露,大家得跑到新店的泰国商店去买。阿姨在安康市场租下一个摊位,一切从零开始摸索,最初是跟泰国店批泰国鱼露、泰国金山酱油、冬荫酱、潮州冬菜来卖。当时,木栅人主要去木栅市场和木新市场买菜,安康市场早已没落荒凉,仅剩两间台湾杂货店、一间枕头棉被店、一摊猪肉,很少人知道这里新开了一摊越南杂货,阿姨往往枯守摊位,一天顶多只卖出一瓶鱼露。

渐渐地,大家嫌去新店购物太远,才逐渐转来安康市场跟阿姨买调味品。阿姨陆续增卖泡面、米线等干货,丈夫的六姊也租下旁边的摊位,卖起越南蒸春卷、绿豆馅汤圆等小吃,提供零星的外带。接着约二○○○年以后,台湾男人大量迎娶越南南方女孩,他们打听到阿姨的摊位,便带着年轻的妻子远道而来采购。台湾的食品进口商也注意到新兴的越南市场,会来询问阿姨想要进哪些货品、有什么需求?就这样,越南鱼露、咖啡、炼乳、虾酱、米粉、春卷皮等等,终于在台湾上市,远嫁来台湾的越南女孩们无比欣喜,家乡的食材,安抚了她们离家的惶恐。

不过,安康市场并非永远充满正能量,随着南方女孩嫁来台湾的人数越多,当她们的台湾夫家还在摸索该如何对待远来的儿媳妇之际,华侨社群对此也抱持多种态度,难免有人高声评断这些女孩,阿姨没办法一一阻止,只好装作没听见。同时,越南当地因着改革开放而有台商进驻,当地人于是更熟悉台北、高雄等城市的名字,又因为嫁娶之事,对台湾人的某种难以言明的情绪,慢慢扩散开来。

二○○四年,段氏日玲受虐事件爆发,引起哗然,二○○六年,又有阮氏红琛命案,越南人往台湾嫁女儿的热潮几乎是被浇熄,后来转向嫁往南韩去了。无独有偶,台北市政府认为安康市场荒废太久,该是时候拆除改建作其他用途,阿姨参与其中才刚成形的越南食材小聚落,迫不得已,只得快速解散。(三之二;摘自《抵达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