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先生說古今】汪漢澄/腸腦乾坤

图/汪庭安

肠道与大脑

苏东坡写过两首脍炙人口的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两首都是应景诗,前一首讲春天,后一首讲秋天。东坡的诗也许不算绝顶,却往往极真,因此特别的可爱。

古人,尤其是做官的古人,写起季节变化喜欢伤春悲秋,大发人生感慨,甚至借题发挥,表现一下自己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苏东坡就不这样,不管写春天还是写秋天,他想的都是吃。其中有鱼鲜,有野菜,有水果。就连大家朗朗上口的那句「春江水暖鸭先知」,他在写的时候,心里想的都未必是鸭子在水中的美姿,而可能是鸭子在桌上的美味。总之,苏东坡对「季节食品」很有概念。

古人很早就有按时令按季节吃东西的传统,叫作「不时不食」,出自孔子《论语·乡党》:「……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意思是遵循自然之道,不吃不合时令,看起来不对劲(古时候没有冷冻冷藏技术,不合时令的食物通常不对劲)的食物。这应该是古人长久累积出的避免食物中毒的生活经验,孔子对食物会那么龟毛,多半以前中招吃坏过肚子。

「不时不食」与中国传统医学的天人交感顺理成章地结合,成为顺应自然,协调阴阳五行的养生之道。西方的观念也差不多,一脉相承的四体液说跟时令有关,比方春天呼应热湿的血液,夏天呼应热干的黄胆汁,秋天呼应冷干的黑胆汁,冬天呼应冷湿的黏液,带动体质的变化与疾病。人在秋天容易忧郁,是因为干冷的黑胆汁旺盛,可以从当季食物的互补性质当中寻求解方。

直观来看,吃当季的自然食物就有不少好处。应时食物的外观、风味以及营养成分,都要胜过存储或加工过的食品,让人看着吃着,都心情愉悦。不过近年来许多脑科学研究,都发现食物种类的「正确」与否,与身心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关联。而其原因并不只限于外观与口味讨人喜欢那么简单。

1980年代,科学家有点意外地发现,我们的大脑与肠道之间,会透过共有的神经传导物质互通讯息。接下来大量的动物以及人体研究都证实,脑与肠间的互动关系非比寻常,影响到我们的健康以及疾病状况。以至于近些年来,「肠-脑轴」(gut-brain axis)已经成了医学当中的显学之一。基本上说,透过神经传导、内分泌激素,以及发炎反应的互动,大脑调节着肠道的健康,肠道也掌控着大脑的健康,以至于有科学家为肠道取了「第二个大脑」的外号。而在这两个大脑的互动中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的,却是肠中数以兆计的肠内菌。

细菌的环保

这方面的研究证据颇多。比方说操控实验室老鼠的肠内菌种类,可以改变这些老鼠的情感表现,人类忧郁症患者的肠内菌株分布与正常人有显著的不同,而若是把忧郁症患者粪便中的菌株「移植」到实验室老鼠的体内,就会导致老鼠发生类似于人类忧郁症的行为表现。简单来说,细菌不对劲,我们就不开心。并且不限于焦虑或者忧郁这些所谓的「心理」状况,近年许多研究也发现,诸如巴金森病与阿兹海默症这类脑退化疾病的发生成因,很可能也跟不健康的肠内菌脱不了关系。科学家甚至已经初步辨认出,哪些种类的肠内菌是造成这些疾病的可能元凶,而另外哪些肠内菌是保护我们的「好菌」。

那么,食物在这当中的角色呢?科学家很早就发现,纤维量过低,含有高比例饱和脂肪酸、精制糖分,以及人工甘味等添加物的所谓「西方饮食」,会增加人的忧郁症以及焦虑症表现,并且还会降低智能。反过来说,以大量新鲜蔬果,以及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体的「地中海型饮食」,则有着提升脑功能、减少忧郁的功效。食物对大脑的这些有益或有害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可能也是因为食物影响了肠内菌的种类。在动物和人体实验都发现,「好的」食物组合,会让那些已知的「良性」的肠内菌比例上升,反之亦然。

这些科学事实告诉我们,在考虑人体的健康与疾病时,也许不能再把自己这个身体当成独立的个体看待。肠内菌这些「小朋友」的数目,比我们自己的体细胞还要多。我们平常当它们是无所谓的附属品,但是仔细想想,说不定我们才是它们的所有物。对细菌来说,我们的身体就是它们世世代代安居繁衍的整个世界。肠内菌虽然不会大言不惭地高谈环保救世界,但经由演化而来的本能,却在确确实实地认真做环保,提升我们的身心健康。健康的「人体世界」,才是这些细菌的优质生存环境,保障它们代代绵延不绝。那么,那些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坏」菌呢?它们难道就不在乎环境的品质吗?不是这样的。不当的生活方式或食物所造成的不良肠内环境,正好有利于这些菌种的生存繁衍。细菌的生命史很短,我们的寿命多几年少几年,对它们来说一样是几近于无限的世代。就像我们为了当下享受,卯起来剥削地球,谁管它几百万年后还适不适合人类的生存?

话说回来,这些事情苏东坡都不知道,就算知道可能也没差。就像他诗中提到的河豚有剧毒,每次上市都会吃死不少人,苏东坡却毫不犹疑地大啖。别人问感想,他答:「值那一死!」对某些人来说,有些事要比健康长寿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