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的埃纳雷斯堡 在塞万提斯故里拾趣

埃纳雷斯堡街头即景。本文摄影均为 叶克飞

马德里市区开车前往埃纳雷斯堡,只需要半小时。不过在16世纪,在荒凉的马德里高地,这个行程所需时间相当惊人。你可以想象,一列马车在贫瘠苍凉的西班牙中部山地跋涉,车里一个小男孩好奇地望向这片土地。他正离开埃纳雷斯堡,前往距离马德里更远一些的巴利亚多利德——那里曾是西班牙故都。

再之后,他随家人迁居马德里、塞维利亚。曾在马德里求学,也曾参军,曾负伤致残,曾被俘虏,还曾入狱……跌宕半生后,他出版小说《堂吉诃德》,但人生依然窘迫。又过了十年,他在马德里去世,安葬之地至今未能找到。

他就是塞万提斯,西班牙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埃纳雷斯堡是他的故乡。

如今,每年一度的塞万提斯奖固定在埃纳雷斯堡的阿尔卡拉大学颁发,这是西班牙文学的最高奖项。至于阿尔卡拉大学,则是西班牙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埃纳雷斯堡也因之成为世界上第一座真正的大学城

阿尔卡拉大学里的三语庭院

遍布鲜花的广场,塞万提斯并不寂寞

在土质贫瘠的马德里自治区,无论是在城市中穿行,还是在高速上驰骋,最基本的色调都是黄色。建筑外墙如此,古城墙如此,城堡和教堂如此,土地也如此。习惯了夏季欧洲大陆的满眼绿意,马德里自治区的色调难免让我心情沉闷。

但埃纳雷斯堡的塞万提斯广场却是那般清新可喜,它两侧有行道树,广场上种满鲜花,堪称小而美。烈日下的它,有一种迥异于马德里自治区的明朗气质。

广场中央是塞万提斯雕像,建于1879年。那仗剑而立的模样,乍一看还以为是堂吉诃德。不过,塞万提斯和他笔下的主人公,或许本就难以区分吧,雕像基座四面便都是堂吉诃德的情节雕刻。

西班牙城市广场上常见的音乐亭,这里也未缺席。它落成时间比塞万提斯雕像略晚,建于1898年。

当年,这里其实是城市的边缘。人们在这里做生意,攀谈闲坐,渐渐将这里变成了城市中心。如果追根溯源,这座起源于古罗马时期的城市,最初的聚居地应在两公里之外,当时叫做康普鲁顿,如今仍有遗迹。依托着埃纳雷斯河,城镇成为伊比利亚半岛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后来,阿拉伯人到来,阿尔卡拉之名便是那时所得。

塞万提斯广场

有着漂亮钟楼的市政厅,欧洲现存最古老的喜剧院,它们都在广场周围。但如果要找塞万提斯的故居,当地人会热情地抢过你手中的攻略书,然后在地图上比划半天,让你向主街方向走。

主街,又叫马约尔大街,小城最繁华的一条街道,源于12世纪的它也曾是西班牙最长的柱廊街道,像极了岭南地区的骑楼。烈日之下,不似欧洲人那般爱晒太阳的我,简直爱死了这柱廊街道。

1547年,塞万提斯出生在这条街道的48号,那是一栋两层小楼。1956年,小楼经过翻修,尽量重现16世纪时的原貌。如今,它已变成博物馆。只是,塞万提斯并未在这里住上多久,所以博物馆里的展品并不完全与他有关,还有不少同时代的艺术作品

这个小小的博物馆并不热闹,就像整个埃纳雷斯堡一样。但这里并非没有热闹的时候,每年10月9日前后,埃纳雷斯堡都会被布置成中世纪的样子,全城再现昔日景象,街边摊位琳琅满目,人们扮演着堂吉诃德桑丘穿街而过,戏剧表演无处不在……因为,1547年10月9日是塞万提斯受洗的日子。距离故居不远处的那座小小的奥伊多教堂,每年也是在这一天开放,向全世界展示塞万提斯的受洗处。

柱廊建筑构成的主街

塞万提斯在生时,可没有这般热闹。他的坎坷落寞,即使高傲的法国人也看不过眼。据说《堂吉诃德》出版后不久,法国使节向西班牙大主教打听塞万提斯的情况。大主教说“他是一位士兵,一个小乡绅,很穷,已经老了”,法国使节的反应是:“这样的人,西班牙为什么不用国库供养他?”

就在塞万提斯出生地的旁边,是安特萨纳医院,又名仁慈圣母医院。看似不起眼的建筑,外墙斑驳,有些地方甚至露出了里面的砖块。可它也是埃纳雷斯堡的历史见证,1483年创办的它,是目前欧洲仍在运营的最古老医院。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塞万提斯的父亲。塞万提斯的祖父在生时,这个贵族家庭已然破落,但祖父仍做过法官和律师。可到了父亲掌家时,就只是一个理发师游方医生,一生不得志,只能带着七个孩子奔波于西班牙的各个城市,换取微薄收入。直到1566年,也就是塞万提斯19岁那年,他们一家才在马德里定居下来。

父亲虽然落魄,却深知知识的重要,抓住所有机会让塞万提斯读书。比如他去富人家中为人看病,就会带上塞万提斯,让他趁机读富人家中的书。如果父亲能在安特萨纳医院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家庭无需颠沛流离,塞万提斯的一生未必会如此坎坷。说不定,他还会就读于家乡的阿尔卡拉大学。

安特萨纳医院,欧洲仍在运营的最古老医院

阿尔卡拉大学,城市的真正象征

比起仅仅出生在这里的塞万提斯,阿尔卡拉大学才是埃纳雷斯堡的真正象征。

1293年,桑丘四世授予埃纳雷斯堡建立学术研究中心的特权,被视为阿尔卡拉大学的发端。不过大学的真正建立,还是在1499年,枢机主教弗朗西斯科·希梅内斯·德·西奈罗斯确立了大学的格局,这项工作持续到他去世那一年,即1517年。当然,那时的大学借用了埃纳雷斯堡的古名,称作康普鲁顿大学,后来才改名阿尔卡拉大学。

最初的三个院系,是艺术系法律系和神学系,1514年又增加了医学系。相比两百多公里外的中世纪名校萨拉曼卡大学,阿尔卡拉大学的设置有类似之处,但它显然更幸运,因为黑暗的中世纪刚刚过去,文艺复兴正在兴起,教育也开始走出围墙,变得开放。

西奈罗斯规划了一系列教学楼、大小礼堂,开创了近代大学的范式,更重要的是,他让大学真正跳出了围墙,融入城市,他甚至以大学为中心来规划整座城市。

阿尔卡拉大学里,圣托马斯庭院

于是,便有了大学城。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埃纳雷斯堡历史区和阿尔卡拉大学一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时,给出的评语是:埃纳雷斯堡是世界上第一座被规划成为大学城的城市,由西奈罗斯红衣大主教于16世纪早期建立。埃纳雷斯堡是后来西班牙传教士带到美洲的理想城市社区(又被称为上帝之城)的范本,同时它也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大学提供了设计模型。

如果不知道这一切背景,如今走入保存数百年的早期大学建筑,很难感知它曾经的伟大意义。但敞亮的圣托马斯庭院,四周柱廊精美,仍让人感觉美好。包围着庭院的这栋柱廊建筑,其实是西奈罗斯一手创办的圣伊德方索高等学院旧址,如今是阿尔卡拉大学的行政楼。向后穿行,则是号称阿尔卡拉大学最美之地的三语庭院,中央的喷水池小而古朴雅致。

至今仍在使用的大礼堂,是每年塞万提斯文学奖的颁奖之地。生前与阿尔卡拉大学并无交集的塞万提斯,去世数百年后却以这样的方式“衣锦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