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见的是雾还是霾? 工研院博士告诉你如何分辨

▲ 霾害。(图/记者李钟泉摄)文/ 陈建志 博士

「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出自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中学虽然会在考卷写下类似「浮生若梦」的标准答案,但在年少的脑海中,「薄雾」与「朝阳」的「晨曦影像,反而更为清晰。曾几何时人人闻「雾霾」而色变,看见「雾」会先担心是空气污染,而不是诗情画意,但我们所看见的,到底是「雾」还是「霾」呢?又该如何区分

「雾」是湿湿的,「霾」是干干的

「薄雾」会被初阳蒸融了,那为什么有时候见到阳光刺眼,但却有「雾」呢?如果在这种状况,㒠们看到的恐怕是「霾」了。大气水气凝结称为「雾」,依能见度区分为「浓雾」和「薄雾」;「霾」则是指在空气中,因大量细悬浮微粒(PM2.5)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但一般「雾」「霾」会相伴而生,悬浮微粒会增加水气的凝结作用,增加雾的形成,在相对湿度高于80%的状况下,以「雾」为主,而若湿度不高,却看得见「雾」,那是「霾」的可能性比较高。简单来说,「雾」会让我们觉得湿湿的,「霾」会让我们觉得是干干的。▲阳光下,雾会消失。(图/东森新闻)

阳光下,会消失的是「雾」,不会消失的是「霾」

若PM2.5浓度不高,在阳光出现或湿度不高时,雾通常会消失,但若细悬浮微粒(PM2.5)浓度高时,因为PM2.5中的颗粒直径(在0.1-1微米范围内)和人眼可观察到的可见范围接近(0.4 -0.9微米),此时,PM2.5对阳光产生的散射,会很容易被人眼观察到,所以会成阳光普照大雾弥漫的诡异状况,甚至在严重时还会出现形同天幕的状况,就是「我知道有太阳,但我看不到」。基本上,「雾」和「霾」很容易区分,阳光下,会消失的是「雾」,不会消失的是「霾」。 本文作者:陈建志博士,前工研院机械系统研究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