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成因到底是什么?看看别人家的雾霾
中央气象台12月6日18时发布霾黄色预警:预计6日20时至7日20时,北京中南部、天津西部、河北中南部、河南大部、山东西北部、江苏中南部等地有中度霾,其中,北京南部、河北中部、河南北部的局部地区有重度霾。10日起,上述地区霾天气将自北向南逐渐减弱或消散。
相信大家看到这条预警的时候,心情又是一沉,为什么雾霾迟迟散不去?为什么偏偏就在我这个城市?
那么雾霾到底是什么引起的呢?
关于雾霾是怎么来的,有关方面和专家竟莫衷一是。
以北京等地近期的重度雾霾为例,环保部门专家认为与采暖燃煤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密切相关。住建部门有关官员则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汽车尾气,不是供暖。中国气象局专家认为,主要是外来输送。而北京市环保局不久前刚发布报告认为,雾霾成因中北京本地产生约占七成。
不知道各位看清楚相关部门的解释了吗?环保部说是供暖引起的,直指住建部责任;而住建部又说是汽车尾气引起的。
雾霾成因说法相互“打架”由来已久。以众所关注的机动车与雾霾的关系来看,中科院研究员张仁健几年前认为,汽车尾气对北京PM2.5的贡献不足4%;但北京相关部门则认为,机动车排放、燃煤和工业生产位列前三。更有专家甚至认为,连“厨房做饭”都是导致雾霾的重要原因,引起争论。
对于成因推来推去,很难不让公众认为是想要撇清雾霾和自己的关系。这样的态度不免让民众更加担忧。
小编查了一下世界环境污染最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分别是比利时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日本米糠油事件、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
其中,标粗的五起事件都是空气污染带来的灾难,但是成因却不太相同。
比利时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时间:1930年12月1-5日
地点: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
成因: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气体和三氧化硫烟雾的混合物是主要致害的物质。
影响:1930年12月1日开始,整个比利时由于气候反常变化被大雾覆盖。在马斯河谷还出现逆温层,雾层尤其浓厚。在这种气候反常变化的第3天,这一河谷地段的居民有几千人呼吸道发病,有63人死亡,为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10.5倍。发病者包括不同年龄的男女,症状是:流泪、喉痛、声嘶、咳嗽、呼吸短促、胸口窒闷、恶心、呕吐。咳嗽与呼吸短促是主要发病症状。
美国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时间:40年代初期
地点:美国洛杉矶市
成因:光化学烟雾是大量碳氢化合物在阳光作用下,与空气中其他成份起化学作用而产生的。
影响:这种烟雾中含有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剂,滞留市区久久不散。在1952年12月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中,洛杉矶市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1955年9月,由于大气污染和高温,短短两天之内,65岁以上的老人又死亡400余人,许多人出现眼睛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直到20世纪70年代,洛杉矶市还被称为“美国的烟雾城”。
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时间: 1948年10月26-31日
地点: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多诺拉小镇
成因:工厂排放的含有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及金属微粒在气候反常的情况下聚集在山谷中积存不散,这些毒害物质附在悬浮颗粒物上,严重污染了大气。
影响:由于人们在短时间内大量吸入这些有害的气体,引起各种症状,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20多人死亡。
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
时间:1952年12月5日开始
地点:英国伦敦市
成因: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区内还分布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火力发电站。由于逆温层的作用,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
影响:据史料记载,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12月9日之后,由于天气变化,毒雾逐渐消散,但在此之后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因为烟雾事件而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
时间:1961年
地点:日本东部海岸的四日市
成因:该市自1955年以来,相继兴建了3家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在其周围又挤满了十余个石化大厂和一百余个中小企业。1956年,全市工厂粉尘、二氧化硫年排放量达13万吨。
影响:1961年四日市哮喘病大发作,到1972年为止,日本全国患四日市哮喘病的患者多达6376人。
看了以上的这些介绍,是不是非常震惊?!这些惨痛的历史事件带走的都是鲜活的生命。
仔细分类一下,大多数国家和城市的雾霾是由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及粉尘物质(黑烟)引起的。如果根据专家的解释,和中国雾霾比较相似的是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
那么洛杉矶治理雾霾用了多久?将近40年!
洛杉矶在40年代就拥有250万辆汽车,每天大约消耗1100吨汽油,排出1000多吨碳氢(CH)化合物,300多吨氮氧(NOx)化合物,700多吨一氧化碳(CO)。另外,还有炼油厂、供油站等其他石油燃烧排放,这些化合物被排放到阳光明媚的洛杉矶上空,不啻制造了一个毒烟雾工厂。
饱受光化学烟雾折磨的洛杉矶市民于1947年划定了一个空气污染控制区,专门研究污染物的性质和它们的来源,探讨如何才能改变现状。
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是美国环境管理的转折点,其不仅催生了著名的《清洁空气法》,也始终起到了环境管理的先头示范作用。在洛杉矶,环境管理措施的核心包括:
1. 设立空气质量管理区,加大区域环境管理部门的自主权,以期环境政策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落实;
2. 设立排放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排放源;
3. 为交通污染源(从内燃机、汽油到排放)设立了严格环境标准;
4. 开放环境交易市场,将市场化手段引入环境减排中;
5. 投入很强的科研及管理力量,开发通用的环评软件及有效的污染控制技术。
经过近40年的治理,尽管洛杉矶的人口增长了3倍、机动车增长了4倍多,但该地区发布健康警告的天数却从1977年的184天下降到了2004年的4天。
不知道中国的治霾之路还要走多久。把脉雾霾成因,才是治霾的重要前提。
(编辑:Yola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