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冒出的毒礼物 90岁嬷挖「芋头」加饭却嘴麻又喉痛
▲菜园冒出的毒礼物,90岁嬷挖「芋头」加饭却嘴麻又喉痛。(图/记者严云岑摄)
「有时候地上冒出来的礼物并不是礼物。」高雄一名90岁的阿嬷年前在自家菜园发现了一株芋头,欣喜之下把它摘来煮成芋头饭,没想到食用30分钟后,却出现口腔麻痹、喉咙痛等食物中毒症状,经核糖体ITS与叶绿体rbcL检验后,才知道其吃到的是一株「姑婆芋」,所幸送医治疗后已无大碍。
食药署研检组科长林旭阳科长表示,姑婆芋(Alocasia odora)又称海芋、山芋、观音莲、天荷等,植株与芋头类似,但叶面光滑无绒毛,水珠滴上去不会凝结,叶柄与比芋头叶更接近缺口处,是民众判断的重要依据。
因为姑婆芋含有草酸钙、氰酸与生物碱,除了根、茎、叶皆不可入菜外,就连触摸也会产生麻、痒症状;误食更会出现喉咙痛、口腔麻木与流口水、口齿不清、吞咽困难及腹痛等病征。
▲姑婆芋(左)与芋头最大的差别在叶面与叶柄。(图/食药署提供)
林旭阳说,台湾自2010年至2014年共有16件因误食野菜产生食物中毒的案例,其中姑婆芋就占了2件,除了上述90岁阿嬷在自家院子吃到上天掉下来的「毒礼物」外,2012年还有一家人在小吃店吃了误加姑婆芋的「越南酸汤锅」后,产生嘴麻、嘴肿等症状。
随着年节将近,民众到山间郊外出游后,可能会随手采摘野生植物带回家「加菜」。林旭阳提醒,除了最常见的姑婆芋外,欧洲黄菀、绿褶菇等,也是外型与可食用菜类相似,却含有强烈毒性的植株,建议民众出游时不要采集来路不明的野菜,以免造成食物中毒,影响愉快的度假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