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黄菀外型超像「山茼蒿」 误食可能呕吐又伤肝

欧洲黄菀与山茼蒿(左)同属菊科、外型相似,但吃下肚却会导致严重后果。(图/食药署提供)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这株植物乍看之下很像「山茼蒿」,但误食却会呕吐、伤害肝脏,严重还会致死!食药署今(3)日召开记者会,公布3种民众最常误采的野菜。根据2010年至2014年的统计,5年来总共发生16起野菜食物中毒案例,其中蕈类6例占了最多,另有10例分别来自姑婆芋等野菜。由于今年春节年假有9天,研检组科长也呼吁,民众前往山区郊外旅游时,切勿随地采食,以免伤身

林旭阳说,常被民众误认为山茼蒿的野菜为「欧洲黄菀」(Senecio vulgaris),分类上属菊科、黄菀属,分布在中、高海拔山区,以南投最多,郊区菜园附近及路边草丛都可发现它的踪迹。欧洲黄菀不仅与山茼蒿同属菊科,叶形也相似,唯一的差别在于其含有生物碱PAs,误食会造成肝脏方面的损害,严重则会造成死亡。

▲食药署研检组林旭阳科长介绍常被误食的野菜。(图/记者严云岑摄)

「2012年曾有民众在山上误采欧洲黄菀食用结果因呕吐,连夜被送下山情况发生。」林旭阳说,近年来采食野菜风气盛行,民众利用假期出游郊外山间,随手采摘野外植物或就地烹煮分食或携带回家加菜,然而许多野外的植物含有强弱不一的天然毒素,不慎误食会引发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

虽然有毒植物传统检验方法外观型态判定,但须有经验丰富专业人员,同时检体需为完整的根、茎、叶、花、果、子实体孢子植株等,对于烹煮过的食材并不适用。因此,林旭阳也提醒,民众切勿食用来路不明的植物,以免造成食物中毒,因食用不明植物出现生理不适的症状时,应尽速就医并保留食余检体,以利正确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