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为占河川污染比例5-15% 环署推绿色资材

联合国订每年的12月5日为「世界土壤日」(World Soil Day,WSD),环保署今(24)召开记者会借此机会呼吁农业界善用绿色防治技术,避免土壤侵蚀以及农业污染河川水质,呼应今年土壤日「保持土壤生命力,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主题。(李柏澔摄)

台大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教授范致豪。(李柏澔摄)

化学肥料因为快速、方便、有效,导致大批民众使用,然而化肥容易随着水分流失而污染环境,台大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教授范致豪表示,农业肥料的冲刷台湾河川污染源比例约5%至15%,若肥料搭配生物菌剂与生物碳的「绿色资材」,除了可提升土壤肥力增进植物吸收,更减少50%的污染流入土壤与河川。

联合国订每年的12月5日为「世界土壤日」(World Soil Day,WSD),环保署今(24)召开记者会推广农业界善用绿色防治技术,避免土壤侵蚀以及农业污染河川水质,以呼应今年土壤日主题「保持土壤生命力,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

根据联合国资料统计,2050年全世界将有90%以上的土壤肥沃度降低,地球自然形成2到3公分的土壤更需耗费千年之久,目前全球已有30%以上的土壤肥沃度逐渐降低,而土壤的侵蚀也将导致作物产量减少50%。

范致豪指出,台湾气候多雨,化肥容易遇水冲刷,一旦下雨就得重新施肥,所以用量十分庞大,各种化肥如硫酸铵等会对河川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初步统计,农业地区对台湾河川污染贡献比例约5%至15%。

范致豪说,一般讲的「绿色」泛指对环境友善的物质,若在农业上能够找到一些跟环境更有协调性、就能够帮助替代过往使用可能威胁环境的物质,对环境品质除了有帮助,也大大降低每次降雨冲刷把这些物质带到河川造成的污染。

以生物菌剂这绿色资材来说,作物生长基本元素会在土壤孔隙中流失或被保留,像溶磷菌菌种混拌在其他的肥料中可强健根系吸收的能力、改善土壤酸碱值,也能透过根系进入植物体增加对营养元素吸收的能力,除了可提升土壤肥力增进植物吸收,更减少50%的污染流入土壤与河川,下游河川承受水体的品质也能获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