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整治场址二次污染 环局推广绿色永续措施

南市环保局预防土壤地下水污染整治时,造成2次污染,辅导导入绿色及永续导向型整治措施,用兼顾环境正义经济效益的工法管理方式,降低负面冲击。(图/环保局提供)

记者林悦/南市报导

台南市环保局预防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时,因规划不当造成资源耗费或2次污染,已配合环保署政策,辅导台南市的整治或控制场址,导入绿色及永续导向型整治措施,用兼顾环境正义与经济效益的工法、管理方式,降低负面冲击,确保土壤及地下水资源永续利用

环保局说,106年5月起已辅导化学制药厂电池工厂精密仪器厂、加油站等10处污染整治场址,导入绿色及永续导向型整治措施。其中1处因含氯有机物污染的化学制药厂,105年开始采用「地下水循环生物复育系统」工法整治。今年辅导导入GSR措施,设置远端控制系统自动填充药剂,不用再派遣技术人员到场操作,减少车辆往返次数,降低污染排放及油耗施工成本

施工打井所挖掘的废土设置暂存区堆置,完工后再将废土回填,减少清运过程能源消耗及污染排放,达到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成效。

环保局表示,GSR是兼顾环境正义、社会公义与经济效益的技术、工法、策略及管理方式。整治措施包括环境足迹计算工具、最佳管理措施查核列表、健康风险评估指引、经济影响分析工具、居民意见问卷等,可用于改善作业环境面向、社会面向及经济面向评估,透过访谈与整治工法分析,了解污染整治投入经费情形,减少施工期间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环保局指出,污染场址整治的定期监测实验分析及设备机具运输不仅消耗能源,同时排放氧化物、硫氧化物、PM10等空气污染物温室气体。10个污染场址采用GSR措施,投入约2.1亿改善经费,拟定最佳管理措施,如改善操作频率、减少电力消耗、降低生活干扰、进行风险控管与沟通等,以最佳化管理减少能源消耗,改善污染排放,有效减少2次污染,达成场址永续利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