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陆生吃饭见菜单「以为义大利面」餐点上桌误会大了

一名大陆女交换生日前与朋友去吃饭,见菜单上写「意面」,以为是义大利面。(示意图,达志提供)

台湾与大陆用语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经常容易搞混,一名大陆女交换生日前在台湾与朋友吃饭,见菜单上写「意面」,以为是义大利面就点了,结果端上桌却像泡面,跟想像中不一样,味道却意外地好吃。

这名女陆生日前在小红书发文,在台湾与朋友去小吃店吃饭,看见菜单上写着「意面」,以为是吃西餐,因为义大利面在大陆会简称意面,最后餐点做好送上桌,才发现她误会了,意外变成品尝台湾美食,夸赞超好吃,面条比较像泡面,拌上酱汁和鸭肉一起吃很美味。

一名大陆女交换生在小吃店点意面,以为自己是点义大利面,结果完全不一样。示意图为台南盐水意面。(资料照)

文章PO出后,台湾网友们表示,「台湾都写义面、义大利面或pasta,不会写意面」、「超级不一样,台湾通常不会把义大利面简称为意面!意面就是意面,最有名的是台南盐水意面,同样的调料也能换成米粉、阳春面、细面」。连大陆网友也留言,「我第一次点的时候也以为是义大利面,上来后发现比义大利面好吃」、「这很像是广东伊面」、「每次和朋友口头上说『意面』,总是会误会」。

关于意面的由来有3种说法,台南盐水区公所介绍,是因为擀面时会发出「噫」的声音,所以称为意面;根据「国家图书馆学术知识服务网」,意面的另一个由来是清代书法家伊秉绶的府里研发出来,伊府面简称伊面,台湾则叫「意面」,是讹音之故。而维基百科解释,意面有一说是明朝郑成功时期福州籍伙房兵引入,多称为盐水意面、福州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