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与怀乡 常玉逝世50周年大展「相思巴黎」
▲国立历史博物馆「相思巴黎─馆藏常玉展」,常玉描绘风景动物的作品《斑马》。(图/国立历史博物馆提供。)
文/疯设计
被誉为「东方马谛斯」的艺术家常玉,自20岁那年离开中国后,毕生旅居巴黎,不曾回去故乡四川。但他的油画创作始终关注东方元素,以中国水墨写意的流畅线条,融合野兽派简洁强烈的特质,描绘优雅恬静的裸女、花卉与动物,流露淡淡的思乡之愁。
今年,适逢常玉逝世50周年,国立历史博物馆以「相思巴黎─馆藏常玉展」为题,展出常玉49幅油画与3件素描,探索他独特的艺术魅力。城市美学新态度也邀请到国立历史博物馆副馆长高玉珍,为大家深入介绍常玉的绘画风格,以及常玉与台湾结下的不解之缘。
▲「相思巴黎─馆藏常玉展」展区。(图/城市美学新态度摄。)
常玉晚年从法国寄送画作到台湾,准备来台举办个展,却因为一趟埃及行,误换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在敏感的政治氛围下未能来台,1966年因意外瓦斯中毒而辞世。高玉珍副馆长表示,台湾和常玉有一份说不出的缘分,常玉在有生之年无缘踏上台湾土地,但一辈子拿中华民国护照,差一点来台湾教书与展出。
针对「相思巴黎─馆藏常玉展」如何纪念常玉逝世50周年,高玉珍副馆长说明,史博馆希望回应常玉办展的初衷,并实现他当年未能到台湾举办个展的心愿,因此这次展出以馆藏为主,聚焦在他的晚期作品。
▲「相思巴黎─馆藏常玉展」展区。(图/城市美学新态度摄。)
「相思巴黎─馆藏常玉展」以风景动物、裸女与静物花卉等三个绘画题材分类展示,并使用不同色块区分,让人在欣赏三个主题时,拥有不同的心灵感受。而这些色块也呼应常玉喜欢平涂颜料的技法,以及擅长用色彩变化去描绘同个主题。
(完整文章请看城市美学新态度)
【延伸阅读】
※本文由城市美学新态度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