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太平岛指挥官忆抗战岁月

时任太平岛上校指挥官刘梅初。(许剑虹摄)

目前家住高雄凤山区的刘梅初老先生,曾经在1978年到1979年担任海军陆战队太平岛上校指挥官。在他的指挥下,岛上官兵饲养牲畜,种植蔬果,不只把太平岛经营的有声有色,还对83名遭到河内共产党政权迫害而沦为海上难民的越南华侨施以援助。这段历史,完全可以做为太平岛是岛而不是礁,并且在过去70年来国际社会无人挑战中华民国南海主权的最佳证明。

然而,这段经营南海的历史,却还称不上是刘梅初从军身涯中最精彩的部份。因为早在刘梅初奉命出任太平岛指挥官的34年以前,他就以文书上士的身份追随中央军嫡系部队中的嫡系,也就是陆军第74军先后参加了长衡会战湘西会战。这段时间,他不仅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残暴,而且还见证了国军在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苦战后,如何逆转战局赢得最后的胜利

晚年的刘梅初,对中华民国仍是百般忠贞。(许剑虹摄)

阴错阳差成国军的爱国青年

刘梅初于1929年出生于湖南湘乡的一个自耕农家庭,他在家里的兄弟姐妹里排行老大,有两个弟弟与三个妹妹。来自于小康家庭的刘梅初,于抗战爆发时正在由前湘军名将刘锦棠创办的东山书院读书。受到了时代氛围的影响,还有校长的鼓励,刘梅初在初二那年参加了三民主义青年团,跟着同学们一起走到街道上演起抗日话剧,来为前线的国军将士们募款。

由此可见,他从青年时代开始就已经在为中华民国的生存发展而战。刘梅初表示,他的老家在抗战初期并没有成为中日两军的战场,但是大家还是可以从报纸上读到关于三次长沙会战,乃至于日军如何奸淫掳掠的消息。所以,刘梅初始终认为自己从事这些劳军工作只是履行那个时代知识青年的职责而已。不过,这段参加三民主义青年团的经验,却并不是刘梅初从军报国的原因

1944年4月,为了打通由东北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而发起「一号作战」的日军总算是打到了刘梅初的老家湘乡。当时,刚从学校疏散回家,准备随家人一起逃难的刘梅初,因为在家门口与日军碰个正着而遭到强制征用。与其他遭到征用的乡亲一样,刘梅初的工作是替日本人搬运粮食与弹药,充当苦力与搬运工。可能是因为年纪小的缘故,他仅被要求提两只鸡而已。

从一位稍早被强征陈姓少年口中,刘梅初了解到日本人为了推行「以华制华」的政策,试图以怀柔手段奴化与洗脑中国的年轻人。所以对待刘梅初这些年少的苦力,日本人不仅不会随意打骂,而且他们吃的是与日军一样的食物,到了晚上还可以学习日语。刘梅初表示,他在这段时间学会了两句日语,一句是「米西」,就是吃饭,另外一句则是「巴格野鹿」,也就是白痴。

而他是如何学会「巴格野鹿」的呢?原来,日军时时刻刻的在言语与肢体上羞辱年纪较大的中国苦力。也因为他好几次听到日本人以「巴格野鹿」来辱骂中国人,所以才把这句话给学了下来。最令刘梅初永生难忘的,是曾经有一位想要逃跑的老年人苦力在被日军抓回来后被斩首示众。刘梅初表示,那位长者脖子上喷出的鲜血飞了三呎之高,让他看得怵目惊心。

当时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两面作战的日本陷入了资源不足的惨况。所以苦力们搬运的箱子里,虽然名义上装的是枪械,实际上装却只是用来掩饰日本窘状的石头而已。有一次,一位中国苦力不小心摔倒,让箱子里面的石头通通滚了出来。为了灭口,日军居然用刺刀将前后所有看到石头的十余名年长的苦力全部都刺死,让刘梅初亲眼见识了日本人的残酷。

还有一次,他们行军经过一个村庄,日本人居然当着众人的面轮奸了一位50岁的大婶与13岁的姑娘。这些残酷的画面,看在陈姓少年与刘梅初两人眼中实在是怒火中烧。两人暗中讲好,无论日本人如何善待自己,都要找机会脱离他们,绝对不当为侵略者服务的汉奸。大约是在5月上旬的时候,强征刘梅初的日军队伍在衡阳外围的金兰县遭遇到国军部队狙击。

趁着日军全部上前应战的机会,刘梅初与陈姓少年使了一下脸色后就跑入了一座高山里面,重新获得了自由。老先生表示,那一次他们逃了整整三天,途中还差点被日本人抓回去,甚至还遭到敌人哨兵开枪射击。幸运的是,日军哨兵打出的子弹没有击中他们,两人最后也在善良的民众帮助下,在一座叫做沔水桥的桥上见到了国军的便衣队

刘梅初的老长官张灵甫将军。(网路照片)

支援衡阳保卫战

没有想到的是,刘梅初与陈姓少年居然被国军便衣队误认为汉奸,被五花大绑起来严加拷问。原来,在两人到达沔水桥前一天,有两个跟他们年纪相仿的日军密探拿着手枪到了当地,到处向路人打听「重庆军」的消息。这让刘梅初与陈姓少年无论如何解释,对方就是把他们当汉奸看待。甚至,负责审问的军官还告诉两人,只要承认自己是汉奸就可以不被枪毙。

听到枪毙这两个字,陈姓少年吓得差点昏倒,但是刘梅初却坚决表示宁死也不承认自己是汉奸。然后,刘梅初还告知对方自己参加过三民主义青年团,从初二开始就立志报效中华民国,因此被扣上汉奸这个大帽子对他而言比死还难过。那位军官觉得没有办法,只好把刘梅初与陈姓青年押送到团部,由副团长萧凤鸣中校负责审讯。

幸运的是,萧副团长本身也是湖南湘乡人,因此在测试了刘梅初对老家是否真的了解,并要他用毛笔抄写一份《国父遗属》后,爽快的承认两人绝对不是汉奸。考量到部队需要会读书写字的人,而且当时湘乡也已经沦陷,所以萧副团长建议他们两人先留在部队,跟着国军一起行动。虽然没有从军的打算,但是刘梅初与陈姓少年还是很识相的接受了救命恩人萧团长的建议。

穿上不合身的军服后,刘梅初才知道自己参加的是大名鼎鼎的中央军嫡系部队,陆军第74军麾下的第58师第172团。他表示,时任第74军军长的是施中诚将军,而第58师师长就是国军的头号名将张灵甫将军。刘梅初指出,在他进入74军服务后不久,张灵甫将军就升任副军长职务,因此第58师师长一职就由蔡仁杰将军接替。至于172团团长,则为明灿上校。刘梅初表示,这三位长官都在国共内战期间的孟良崮战役中壮烈殉国。

一进入部队,刘梅初就因为第74军奉命开往衡阳替方先觉将军指挥的第10军解围而踏入战场。他表示在张灵甫与蔡仁杰两人的指挥下,第58师将士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就将盘据鸡窝山上的日军击溃。只是这场胜利也让74军本身损失惨重,无力继续往日军重兵包围的衡阳前进。所以他们只能将防线交给友军,然后沿着衡邵公路往后方撤退。

在抵达邵阳水东江的时候,刘梅初目睹到一位老妇人手里拿着麻绳,准备在祖先牌位前上吊自杀。在老妇人身边,还有一位疑似是她孙子的小男孩在哭闹。刘梅初马上上前询问是怎么一回事,才知道原来老妇人不知道日本人打进来后要往哪里逃,想干脆自杀一了百了,只希望祖先可以代替她看顾好小孙子的性命。此刻,刘梅初先前逃难的经验派上了用场。

他告诉老妇人要尽量多带些衣物、食品与饮水,逃难的时候要尽量避开公路两旁的村落,而设法进入山上人烟稀少的村落躲藏。途中如果遇到日本兵,一定要进入深山或者草丛里面躲避,等到他们离开后才能继续行动。听完了刘梅初过来人的经验,老妇人似乎对如何活下去又有了些信心,向他道谢以后就带着孙子冲忙离去。

吃完晚饭休息了一会,第74军继续往邵阳方向移动,不过在进入一座峡谷的时候,他们遭到日军伏击。明灿团长立即命令各机枪连就地向两侧敌军阵地开火还击,并掩护步兵撤退。处于如此激烈的战场中,没有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刘梅初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在中弹以前加速前进。只是他在经过一个斜坡的时候,还是不小心被绊倒。 当下,刘梅初觉得地面上有热湿湿的液体。刚开始,他以为那只是人们留下的小便不以为意,爬起来后继续前进。过了将近半个小时,第172团的官兵们冲出了山谷。他们在天亮时抵达了目的地邵阳,然后大伙接获命令就地休息。刚倒在一棵大树旁准备休息的刘梅初,突然发现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注意自己。而且卫生排的一个军医还走了出来,询问刘梅初身上有没有哪个地方不舒服。

刘梅初表示自己没有什么不舒服后,军医又要他将双手上下摆动两下,然后再往前走五步。于是刘梅初只好照着军医的吩咐做这些动作,以证明自己没有受伤。随后,军医便问他身上为什么都是血。到了此刻,刘梅初才恍然大悟,了解到自己早上摔倒的时候并不是倒楣碰到了别人的尿液,而是掉进了战友们阵亡或者受伤后所留下的血泊之中。

回想起在山谷躲避日军机枪的那一刻,刘梅初表示自己如果没有跌倒,很有可能当下就被敌人给打死了。刘梅初因此相信一定是因为他早上成功说服老妇人打消自杀念头,老天爷才特别显灵保佑自己。这段经历,让刘梅初更加认定做好事一定会有好报,并让他愿意在后来出任太平岛指挥官的时候,出面庇护为越共当局追杀的越南难民与侨胞。

第74军文书见闻

抗战胜利后,74军高级将领于南京合影,刘梅初对这支部队长官的评价异常的高。(网路照片)

撤离前线后,刘梅初与陈姓少年随172团进驻武冈的花园地区。在那里,读过书的刘梅初被调到第3营第7连担任文书上士,至于陈姓少年则因为没有受过教育的原因,只能够当传令兵,两人也就此分道扬镳。刘梅初还记得,第7连连长一开始是军校14期毕业的陈名高少校,但是不久以后就换成了祖籍湖北省的汤礼武上尉

刘梅初表示,文书上士的主要工作是保管连上关防、主官印信、箕斗册、户籍册、官兵名册、官兵住院四联单、官兵伤亡报告四联单、逃亡报告四联单与通报簿等文件。这些文件平常都装在一个公文箱内,保管起来十分容易。刘梅初另外一个工作,就是协助担任172团特务长的幸中美准尉编写官兵薪饷名册。只是每个星期,他们这些文职人员都还是要去团部接受两次射击训练

每一次训练要花两小时的时间,平均击发三次中正式步枪。第一次进行中正式步枪射击的时候,由于紧张加上不熟悉枪械的缘故,刘梅初打出去的三枪都没有击中标靶。等到刘梅初逐渐熟习如何操纵中正式步枪后,他才没有在第二次与第三次射击训练中发生脱靶的意外。不过,身为文职军人的刘梅初,学习射击纯粹只是为了自卫,并没有亲自上战场的必要。

由于第3连行伍出身的干部大多不识字,因此刘梅初的最后一项工作,就是将每个新兵的资料,包括姓名、籍贯、年龄与家事等报告给这些长官。令刘梅初印象深刻的是,这些不识字的干部记忆力大多数都特别好,所以他只需要讲解一次,对方都可以把新兵的长相与背景牢牢记住。他表示,当时补充到74军里面的新兵以贵州人为主,同样也是文盲居多,而且体质也不好。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中华民国政府将教育程度最好,体格强壮的士兵都派到国外,支援盟军在滇缅战场上的反攻。因此哪怕是像74军这样的中央军嫡系部队,得到的新兵质量也是远远的比不上抗战初期时的情况。不过,由于识字的关系,刘梅初在第3连颇受部队长官与基层士兵的欢迎。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刘梅初能够帮这群没有识字能力的官兵读信与写信。

提到与家人通信,刘梅初还不忘赞扬战时中国部队的邮政系统。他表示,第74军官兵寄出的邮件信封上,一定会盖上「万金家书」四个字。盖上这四个字的信,不仅能够在一个月内寄到目的地,而且无论是寄往大后方还是沦陷区都通行无阻。刘梅初表示,他在1944年10月初写回家的信,在10月中旬就寄到了目的地。

到了大该11月中旬,他就收到了家里回信,才得知祖父也被日军抓去当苦力的消息。由于祖父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回家,刘梅初以自己过往的经验研判他一定是因为年龄太大的原因被日军评估没有利用价值,而在途中遭到了杀害。得知这个消息时,刘梅初一度难过的痛不欲生,所幸连上官兵不断向前安慰他,并发誓会为祖父报仇之后,其情绪才逐渐平复。

在武冈,刘梅初第一次有机会观察第74军在和平时期与老百姓相处的情况。他表示,部队官兵平常住在民房里面,生活起居一切都靠老百姓的配合。所以为了维护良好的军民关系,第58师师部特别组织了一个康乐队,专门表演传统戏剧或者话剧给民众观看。同时,第74军在纪律上的要求相当严厉,凡偷窃民众财物者,都一律只有枪毙示众的下场。

老先生表示,他们一天吃两餐,平常吃的东西是糙米。反而在与日军作战的时候,民众为了鼓舞官兵士气,会准备猪肉或者鸡肉给阿兵哥们吃,食物品质反而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刘梅初表示,即便是像第74军这样的王牌部队,穿的也是破破烂烂的草黄色军服。由于军服从后方运送到前方要花好几个月的时间,他们往往是夏天的时候领到冬天的衣服,冬天的时候领到夏天的制服。

从湘西会战到抗战胜利

中美军民于芷江欢庆日本投降,本彩色照片由驻华美军通讯兵拍摄。(Joseph Day)

唯一让刘梅初感到欣慰的,是第74军做为国军最精锐的部队,得以比其他国内作战的部队更优先获得美军的支援。与在缅甸作战的新1军与新6军不同的是,第74军除了接收了少数的汤普森冲锋枪外,在抗战末期使用的武器还是清一色的以国产的中正式步枪、60与81迫击砲为主。刘梅初表示,美军最直接的支持主要还是来自于空中

首先,美军在第74军麾下的每一个步兵师都派驻了一位顾问。刘梅初还记得在他们58师师部里面,就有一位揹着卡宾枪的美国顾问跟着师长蔡仁杰到处行动。他设置了一个空中管制组,随时可以呼叫美军运输机呼叫飞机进入第58师的防区空投中正式步枪的弹药。所以在战场上,他们至少从来没有遭遇过子弹短缺的问题。

其次,则是在战况危机的时候,空中管制组会呼叫第14航空军的P-40或者P-51战斗机以燃烧弹攻击日军。刘梅初表示,空中管制组在师部可以用无线电直接与中美空军混合团的战斗机联系,但是在他们团部,却必须要铺设对空联络板,告知P-40或者P-51的飞行员日军目标的所在地。得到中美空军的充分支援后,第74军在抗日战场上的表现更是如虎添翼。

也因为第14航空军摧毁了日本陆军航空队在华力量,掌握了中国战场的制空权,做为盟军主要空军基地的湖南芷江也就成为了日军欲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钉。于是,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于1945年4月命令第6方面军第20军军长坂西一良向芷江发起进攻。中国战场上由日军所发起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役,即湘西会战于焉爆发。

由于得到了第14航空军的全力协助,而且后来国民政府又紧急的从贵州空运全副美式装备的新6军官兵前往芷江参战,刘梅初表示日军根本就没有获胜的可能。更何况到了此一阶段,就连第74军也开始接收了火箭筒与75mm山砲等杀伤力强大的武装。日军的防御工事与阵地,即便不为中美空军混合团的战机所摧毁,也难逃火箭筒与75山砲的蹂躏。

然而,这并不意味第74军在湘西会战中打得非常轻松。刘梅初表示他们单位在与武冈遭遇到了惨重的损失。先是老连长汤礼武上尉阵亡,一个星期后继任的新连长吴成明中尉也壮烈成仁。如此令人动容的表现,让刘梅初感叹在华人世界居然还有许多人质疑中央军将士的抗日决心,质疑蒋委员长领导对日抗战的历史事实,让他感到十分难以理解。

湘西会战结束以前,大约是在1945年5月,刘梅初在陆军官校第2分校担任副总队长叔祖父刘禄光奉家人之命,到武冈第74军第58师第172团第3营第7连来找他。刘禄光询问刘梅初的意见,是想要进入陆军军官学校深造成为真正的职业军人,还是回老家完成原来未完成的学业。原来,他先前就读的东山学院已经在南薰乡的一座关公庙里重新开课。

离开老家已经超过一年,怀有强烈思乡情绪的刘梅初最终还是做出了回东山学院上课的决定。于是在刘禄光的陪同下,刘梅初办好了请假手续,就此离开了第74军。这个决定,让刘梅初无法与其他第74军的弟兄们一起分享在湘西会战中击败强敌的喜悦,但却也让他躲过了后来跟着部队一起在孟良崮战场上遭到共军歼灭的下场。

回到故乡不到三个月,刘梅初就从广播上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当天,他与同学们一起放着鞭炮庆祝这胜利之日的到来。不久后,刘梅初就亲眼目睹到中央军部队重返湘乡,接受当地日军投降,并且清点他们上缴的三八式步枪画面。唯一令刘梅初感到遗憾的,是进入湘乡接收的国军单位是陆军第73军,而不是他所亲自服务过的74军。

尽管只打了一年的抗战,与第74军将士们同生死,共患难的日子仍让「为中华民国生存发展而战,为中华民国安全福祉而战」的坚定信念,扎根到了年轻的刘梅初心中。伴随着戡乱局势在1947年春天走向恶化,刘梅初毅然决然的报名参加第2期青年军。他被编入了由覃异之任师长的青年军第205师,并于该年年底随部队渡海来到台湾高雄凤山的陆军第4训练班受训。

运气极佳的刘梅初,可能是受到陆军训练司令孙立人将军赏识的原因,被调到台湾省防卫司令部第2署担任情报工作,因而没有跟着青年军第205师一起被调回华北参加戡乱作战。所以,他也没有受到傅作义在1949年1月23日宣布倒向中共阵营而与其他205师的弟兄们一起成为解放军的俘虏。继续留在台湾发展的刘梅初,也因而有机会在1952年考取陆军官校第25期,成为一个真正的黄埔军人。

随后,他随陆军第81师出征金门,并在1958年的八二三砲战中再度为了捍卫中华民国的自由民主体制而出生入死。1962年9月,陆军第81师与海军陆战队第1旅合并为陆战队第2师。在陆军任职多年的刘梅初,也因而转了军种成为了海军陆战队的军官。无论是在陆军还是陆战队,刘梅初出色的表现都深获上级肯定,因而在1978年奉令出任太平岛指挥官,捍卫中华民国国土的最南端。

虽然,刘梅初是在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才正式参加国军,而且还要等到政府迁台之后才考入陆军官校,但是早年那段阴错阳差加入74军,与这支王牌部队并肩作战的历史,对他的影响却是最深远的。从那个时后开始,无论面对的入侵者是日军、解放军、越南人民军还是菲律宾的渔船,刘梅初都坚决站在捍卫中华民国领土完整与民主制度的第一线,绝不退缩。本专访感谢中国青年军协会高雄分会协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