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个资、资安保护 内政部:New eID比纸本身分证更能保护隐私

新式身分证新功能 。(图/翻摄自内政部脸书

记者袁茵台北报导

民间团体陈情数位身分识别证(以下简称New eID)疑有程序及隐私问题,对此,内政部特别澄清,New eID经过长期规划,相关作业均依法办理,并,民众可自由选择是否使用晶片内的各项功能,比纸本身分证更能保护民众隐私及资讯自主权

内政部表示,New eID与纸本身分证一样,只有身分识别的用途,卡面资料现行国民身分证更少,防伪功能较现行身分证更高,晶片资料会透过加密保护,要民众同意输入读取码或密码,才能取用,且New eID只是单纯作为身分辨识的钥匙,将国民身分证结合自然人凭证,民众可选择自然人凭证是否停用、复用或废止,各机关将来所推出各种的应用服务,民众也有权选择要不要使用。

内政部指出,New eID卡面上已有身分证统一编号、姓名、出生日期相片等最基础个人资料,查验国民身分证机关,如依这些资料已足够确认当事人身分,便不必使用晶片功能,不会强制要求民众使用电子化服务。公、私部门若要使用民众个人资料,也均受到个人资料保护法的规范,应尽资料保护之责。

内政部说,户籍法已赋予New eID制发的依据,在个人隐私、资讯安全的保护方面,透过个人资料保护法、资通安全管理法、电子签章法等法规,可建构绵密保护网,会在这些法律基础上进行制发及应用,无需再另订专法

此外,现行使用纸本身分证办理任何服务,是否会留下纪录,均取决于提供服务的机关,其依法不得做「目的外之利用」,内政部也没有搜集这些纪录,将来New eID也是在保护个资运用的法律框架下,任何目的外之利用,均受到严格限制,比纸本身分证更保护民众隐私及资讯自主权。

对于外界质疑中央印制厂未经公开招标程序,内政部也再次澄清,New eID有系统面及制卡面并行处理,基于安全考量,制卡面依采购法,标案专属权利、独家制造,没有其他合适的替代标的者,采限制性招标,由中央印制厂进行卡片材料及制卡设备采购作业,完全符合政府采购法的规定

后续还有New eID的系统面,内政部指出,这会建置于内政部的安全管理机房中,要等细部规划完成后,另对外招标,细部规划报告正由外部专家学者审查中,内政部将于审查修正完竣后,适时对外公开,未来各项作业也将依照细部规划的内容进行。

对于外界质疑106年曾委由政治大学举行公民审议的会议纪录被移除网站,内政部也解释,公民审议的意见已纳入后续的规划考量,因时空变迁,实际规划内容已有调整,为避免民众混淆,因此于107年关闭该区网路资料,以确保提供民众最新正确资讯。

内政部解释,New eID经过长达六年的研议与讨论,并非仓促上路。从102年起即针对国民身分证及自然人凭证之结合进行研究,104年研议推动晶片身分证的具体作法,办理委托研究、座谈会国际研讨会工作坊等与各界沟通交流并搜集意见,至107年国发会于行政院提报智慧政府蓝图,揭示New eID为智慧政府之基础建设,仅结合自然人凭证,单纯做身分识别,与个资搜集、处理、利用脱钩,据此原则进行细部规划。

内政部强调,发行New eID是顺应数位化国际潮流并与世界接轨,并在多年审慎研议下所推出,一切均符合作业程序及法律规定,会在强化个资及资安保护之下,让民众能迎合时代,享受智慧政府各项便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