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八景在台南 台南建构6处历史场域

清代台湾八景中的一景鹿耳春潮」,图为鹿耳春潮解说牌。(台南文化局提供/曹婷婷台南传真)

府城天险-鹿耳春潮解说牌设置处。(台南市文化局提供/曹婷婷台南传真)

濑北盐田解说牌。(台南市文化局提供/曹婷婷台南传真)

盐埕出张所-濑北盐田解说牌设置处。(台南市文化局提供/曹婷婷台南传真)

「台湾八景」随不同时代有所变迁,最早出现于1696年清领时期《台湾府志》,即使台湾八景相关描述,当时开发多半集中于西南部,因此,胜景皆大部分集中于台南,今天台南虽已不复见当年景色,仍可透过文献学者研究,重新建构历史场域,遥想昔日台南胜景。台南市文化局近期特别选择具历史场景意义6处制作历史场景解说牌,标示台南历史纵深。

文化局表示,此次委托台南大学戴文锋团队研究台湾八景、台南大学张静宜研究南区盐埕盐业发展相关的2处盐田。根据考据安平晚渡等3景和两处盐田的历史场域,主要有6个地点,其中2处位于安平区,另有1处位在安南区、1处位于中西区、南区2处。

历史场景与现今地点分别为:「鹿耳春潮」在今安南区府城天险、「安平晚渡」在今协进国小石门国小、「沙鲲渔火」在今渔光岛、濑北盐田在今市定古迹盐埕出张所、濑口盐田在今永成路

此次历史场域的建构搭配说明牌的制作,将能辅助台南观光文化深度导览,增加在地市民国人游客对在地的想像,感受处处皆历史的氛围。说明牌预计3个月内完工,届时将更完整建构大台南地区历史足迹,带动在地文化发展。

文化局强调,台南作为清治初期的全台首府,透过八景与盐田历史场域建构,期望重现清治时期的历史,带领民众重回当年「一府、二鹿、三艋舺」时期的繁荣,再一次领略台南古都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