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科举台湾进士33人 台南11人称冠全台

台湾最后一位进士汪春源曾孙汪毅夫以「府城光荣为题发表演讲。

地方中心综合报导

科举制度中国考试选才特别的制度,清朝时期台湾出身的进士有33名,台南11人居冠!大陆北京台湾会馆负责人郑大表示,第1位进士是康熙年间的陈梦球,是全台首学台南孔庙创建人陈永华儿子;最后1人是光绪年间的汪春源。相隔100多年后,多位两岸进士后人齐聚台南,共同缅怀科举制度的兴衰历史

台湾33名进士有些因任官或逃避战事举家迁往大陆;部分进士和其后代都留在台湾。成大和北京台湾会馆17日共同举办「科举制度在台湾」研讨会,邀请学者和进士后裔进行交流;这场研讨会共发表15篇论文,台湾最后一位进士汪春源的曾孙、也就是大陆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也以「府城的光荣」为题发表演讲,全程闽南语发音

汪毅夫表示,身为最后一位进士的后代,又是台南人备感光荣」,此外,全台湾33位进士中,施琼芳施士洁父子进士最府城人最感光荣的科名佳话施氏父子的旧厝在台南米街,由于这个缘故传说米街的土地公戴着官帽

北京市台联会名誉会长咸池则说,北京的台湾会馆是为了因应台湾士子赴京赶考所设立的,原本会馆有两处,但是目前只留下大江胡同的台湾会馆,并且已经整修好,已重新开张使用。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馆长吴志友则说,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在孔庙前共有198个题名碑,刻有历代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是研究历代科举制度最珍贵的史料

除了研讨会之外,两岸进士后人18日在台南市祀典兴济宫举行「海峡两岸台湾进士后人座谈会」。与谈代表包括,来自大陆黄登瀛许南英、施之东陈浚芝、汪春源等5位台湾进士的后人;台湾的代表则有曾维桢杨士芳、施士洁、丁寿泉丘逢甲等5位进士的后人出席。海峡两岸台湾进士后裔齐聚一堂,立下两岸学术交流的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