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等于虚拟货币? 新创公司:内容版权也相当合适

▲JOYSO交易所执行长宋倬荣。(图/记者邱倢芯摄)

记者邱倢芯/台北报导

对于许多人而言,一听到「区块链」一词,大多想到的都是虚拟/加密货币,或者是直接与智慧金融连结;除此之外,近年来也有许多业者希望将区块链技术与其他应用加以连结,举凡工厂供应链医院病历加密,以及食品履历等,但有区块链新创业者认为,医疗食安这一类的应用还太远,若是想要将区块链技术快速落地,反而是影音娱乐内容版权比较有机会

JOYSO交易所执行长宋倬荣认为,「内容版权」这一类的应用未来是相当有机会可以借由区块链技术落地,其原因在于像是音乐内容之后将可发展为共同创作模式,相关版权就可以依照当初共同创作人约定的内容绑定在链上,而后就可以依照当初约定的条款进行分润;或者是往后有内容版权纠纷时,也可利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进行释疑。

再者,像是直播串流(Live Streaming)、影音串流等,也可能是未来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重心之一;因为上述的模式本身就是一种网路应用,因此将可更快速地达到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效果

据了解,像是KKBOX等线上音乐串流服务现在都已经导入,或是正在评估要不要采用区块链技术;这也意味着这一类的厂商也发现了其服务内容与区块链技术的适切性。不过宋倬荣也坦言,内容版权的应用虽然相当有机会,但是就目前为止相关商业模式还是没有很成熟,还需要一些时间进行磨合。

宋倬荣也解释,上述所提到的供应链、金融、存在性证明、医疗,或者是食安等应用仍是有机会发展,很难在短期内立竿见影,或是产生出较大的成效,因为这一类的应用模式本身与区块链技术本身关联性并没有那么大。

针对这一类应用的先行者们,宋倬荣表示,他们的构思很好,但是目前仍没有任何的区块链技术可以达到立即性成效;就目前为止,区块链除了虚拟货币外,大多数的技术应用都只是为了某一个特定的使用场景而套入;其他种类的应用商模预计还需要3~5年的时间才有机会发展得更加成熟。

最后,宋倬荣也以食安为例,今天消费者吃的一口肉松,从最一开始的猪肉产地,一路送到屠宰场加工厂,以及包装厂等,每一步都可以上链/纪录食品履历,但是中间可以作弊地方太多。

若是有心人士从中作梗,那么可能仅需要做好外包装,让消费者扫QR Code的时候获知一个假的生产流程即可,但是究竟内容物何处来,事实上消费者也是无法获得保证。

这意味着目前这一类的区块链应用离民众生活还是太远,再加上一名消费者要获得这一类资讯意义为何,这也是需要思考的地方,且肉品加工流程上链这一件事,所耗损的成本产肉还要高,最后若是全部都摊在消费者身上,那么还有人会希望厂商做这些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