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芜存菁看重庆模式

薄熙来涉案倒台事件,从王立军「叛逃出走」之时起算,已在海内外喧腾了3个多月。人们除了热烈议论相关案情外,也带着异样眼光回看薄熙来近年在重庆大搞的「重庆模式」,因而对该模式有了不少的负面评价

其实重庆模式和薄熙来所涉及的违纪违法案件,虽有关联性,但并非是一体。换言之,在薄熙来出事后,重庆模式仍可以切割出来,用客观冷静的标准加以检验当局不妨采取「去芜存菁手段,来处理该模式。即去掉其有害于整体利益部分,另保留其有益于社会福祉的部分。这样才能为重庆广大民众带来最大的好处。

关于重庆模式的定义坊间有好几种版本。其中相通的情节是「唱红打黑」。这部分过去在重庆实行时,确实已给社会整体带来了「弊大于利」的后果。其中之「唱红」,打乱了大陆政局生态的平衡。而「打黑」,则是对「法治」和「法制」造成严重的冲击和扭曲。尤其,薄熙来所涉之案情,和过去其打黑的手段及过程,实有不小的「交集」。所以,在他倒台后,否定那种唱红打黑的手法,确实可以得到民意高度支持。

可是,重庆模式在唱红打黑之外,还有很多事关经济民生的内容。这部分虽然各方的认知与感受都不同,但总的看来,它对重庆社会的效应是「利大于弊」。因而现今当局对这部分的处理,非但不应采取否定的态度,甚至应尽可能保留及延续,只需作必要的调整

重庆模式的这个部分,主要强调「民生导向」,所以,近几年来,重庆市大力推动农民户口改革(转为城镇户口)、积极建设保障房、慷慨补助市民创设「微型企业」等作为,在大陆都很有名气。其中,鼓励开设微型企业的政策,凸显了当时重庆市高度重视居民创业与就业的政策思维,重庆市当局也以此来回应外界对其「走左派路线」的质疑,说其以此扶持众多「小老板」,怎会是左派?

当时重庆的房地产政策也很有特色,主要是大力调控地价格,连带使当地房价相对平稳。截至去年年末,薄熙来出事前夕,重庆城区普通商品房的价格,也就是1平方米1万元人民币左右,只有上海、北京的5分之1。而在低地价成本的激励下,重庆市的城区建设和内外商投资进展快速。目前该市已有现代化大都会气派

唯让人诟病的是,当时重庆模式的经济运作太过「集中」,该市当局卯劲养大当地国有企业,还包揽全市土地交易、主导全市金融资源的分配。重庆市当局因而成为全大陆最具经济实力的地方诸侯。这样的结构,虽便于调动资金,进行民生建设,但过度的集中统筹,却也增加了「内幕交易」、「政治分配」的风险,难免冲击市场经济机制。如今重庆市新领导班子如果要调整以往的重庆模式,则调整方案可由此切入。

作者为投资中国信息网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