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推生原住民拳击协会 柯文明盼拳击自部落扎根
一个埋藏在心里许久的种子,你愿意花多久时间付诸实践?因为看见原住民学拳击潜力,却苦无资源培养,前亚运拳击国手柯文明走下擂台,用了14年从新竹风拳教育协会,到成立台湾原住民拳击协会,柯文明盼更多原住民孩子在拳击中肯定自己,「将拳击融入生活」。
▲台湾原住民拳击协会秘书长也是青奥中华拳击代表队教练柯文明。(图/记者林宋以情摄)
脱下拳击手套,柯文明从选手转为成德高中体育老师,也是拳击教练,不少优秀的原住民拳击手都是他一手调教,包括城市杯两届冠军阿美族的苏进成,与青奥中华代表队女拳击手陈念琴。
但其实柯文明心中一直有个念头,想将拳击运动推广到部落。「因为文化差异大,原住民孩子需要自信、勇气。我希望让孩子们借由拳击肯定自己,进一步发展人际关际,将拳击融入生活。」
因为看过太多有资质的原住民拳击手,学校训练与家庭生活无法连接上,断送大好前程,让柯文明相当扼腕,他也检讨教育过程,「若有宿舍、有好的规划,是不是能让这些有潜力的孩子从拳击打出一片天?」
于是3年前在晶豪科技教育基金会的赞助下,率先成立「风拳教育协会」,不仅给予孩子拳击训练,更多的是生活上的帮助,提供住宿与课后辅导,让喜欢拳击的原住民学生练拳之余也能顾及课业。
8月青奥拳击中华代表队女拳击手陈念琴,就是在这样的培育制度下,站上世界拳击擂台的最好例子。但是柯文明认为这还不够,因为部落里还有更多的璞玉等着他去发掘。「不像篮球、棒球需要先天的身高,拳击靠着后天努力,找出个人特质,或许是心肺耐力、速度、爆发力,只要加强比赛观念,一样可以站上擂台。」
▲教练柯文明(右)与本届城市杯所有原住民队拳击选手。(图/记者林宋以情摄)
有别于「风拳教育协会」着重教育方面,今年成立的台湾原住民拳击协会就强调技术供应,本届城市杯也首度新增原住民队,让更多拳击好手有与国外选手对打的实战经验。但柯文名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能在部落成立「拳击站」,借由实际的练习场地和教练指导,推动拳击运动风气,发掘更多有潜力的原住民拳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