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不是你家 「V怪客」兰陵王的假面悲剧

兰陵王形象事迹,成为不少影视作品的灵感来源。(图/取自网路)

马赛克

第一次看到《兰陵王》这个词汇,来自宋词艺术家周邦彦一首咏柳的词(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因为《兰陵王》是周邦彦创作的词牌填词用的曲调名)之一,也是这首作品的名称。

从注释里,得知《兰陵王》的来源:王灼《碧鸡漫志》卷四引《北齐史》及《隋唐嘉话》称「齐文襄子长恭,封兰陵王。与周师战,尝着假面对敌,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武士歌谣之,曰《兰陵王入阵曲》。」

之后我就再也没有理会它。多年之后读南北朝史,才比较知道兰陵王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记载:兰陵王原名高肃(?-573年), 一名孝瓘,字长恭,是北齐王朝开国主高欢之孙、北齐文襄帝高澄第三子。因封兰陵郡王故世称兰陵王。经历1500多年,兰陵王的形象与事迹能流传至今,归功两大因素:长相与音乐

史书高长恭长得帅。但帅哥在战场上会让人看轻(包括敌我两方)。为了压得住阵脚、以及威吓敌人,因此传说他习惯戴着狰狞的面具上阵。这个浪漫的传说,给人很大的想像空间,成为后世不少文创的灵感来源。高长恭与面具也就结下永远的不解之缘。

再者,让高长恭名垂青史的一场战役,是公元564年12月时的洛阳之战。当时突厥与北周十万大军对北齐重镇洛阳发动攻击。并包围金墉城(今河南洛阳东北故城)。高长恭奉命救援。他带了500名骑兵冲破北周的军队,到达被围的金墉城。

因为他戴着面具,城中的人难辩敌我,没让他进城。于是高长恭把面具(一说是头盔)脱下,大家看到他的面貌后,才开门接纳他。两军合一后,北齐军队士气大振反攻周军大败退兵。

北齐军士们为了纪念这场战役与歌诵他,于是就作了《兰陵王入阵曲》这出音乐作品(伴有吟唱与简单戏剧表演),作品流传后世(日本雅乐里也有收录此曲),兰陵王从此声名不朽。

西元565年某一天,高长恭的堂弟、北齐后主高纬跟兰陵王谈及这场史上称为「邙山之捷」的战役时,心存疼惜的说:「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太深入敌人里面,万一失利就后悔也来不及了)。兰陵王心肠太直也太热。一时激动就回了这么一句说:「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因为家事重大,不知不觉就直直走冲进去了。)

但是这句话听在高纬耳里,却很不是滋味。因为兰陵王称这是「家事」,意味着这个「家天下」他也有份,他并非皇帝的臣下,这岂不是造反?史书记载:「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

兰陵王一生活得谨慎小心,唯恐功高震主,唯恐落人口实(有不臣之心)。所以他常 装病假装自己贪财( 收涭贿赂),目的就是想打消皇帝对自己的猜疑。但是「难得一身好本领」,他本身的存在,对高纬来说,就是威胁潜伏。

公元573年,北齐后主高纬派遣使者徐之范毒酒给高长恭。高长恭跟妻子郑氏说:「我对国家忠心耿耿,没有辜负皇帝,他为何要赐我毒酒?」妻子回说:「为什么不当面去跟皇帝解释呢?」高长恭说:「皇帝怎么可能会见我呢?」之后就喝下毒酒就死了(这段情节跟《甄嬛传》有点像)。

这样的一代豪杰,就这么的被一杯毒酒给摆平了。他的人生下场真是非常的不浪漫。唉,历史, 跟戏剧毕竟有无法和解的鸿沟

●作者马赛克,新北市自由业。好读书、爱看电影与听音乐。本文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