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皮肤变黄褐色 9旬嬷突反胃、肚子痛数周确诊胰脏癌

乌日林新医院医疗部部长暨胃肠肝胆科主任李杰哲,与胰脏癌高龄患者赖阿嬷及其家人合影。(乌日林新医院提供/林欣仪台中传真)

「胆管十二指肠造口术」为治疗胰脏癌引起的黄疸新选择,此为从MRI核磁共振检查呈现的影像。(乌日林新医院提供/林欣仪台中传真)

台中市有糖尿病、阿兹海默症等病史的90岁赖姓阿嬷,日前突然反胃、肚子痛,时间长达数周,之后全身皮肤都变成黄褐色,她的家人吓得连忙带赖妇到医院求诊,经检查确诊为胰脏癌第一期,她的胰脏头部有约2公分肿瘤,所幸经接受胆管十二指肠造口术,成功改善恶性胆管阻塞情况。

乌日林新医院医疗部部长暨胃肠肝胆科主任李杰哲表示,胰脏癌在临床上鉴别诊断困难度较高,有8成患者在确诊时已错失治疗先机,通常若是小于2公分的早期胰脏肿瘤,利用电脑断层或核磁共振检查诊断率低,但若使用内视镜超音波,则可检查出小于0.5公分的胰脏肿瘤。

以赖妇为例,她被送到医院时,医疗团队先安排电脑断层,虽有发现胆管扩张、但没看到胰脏肿瘤;之后改用内视镜超音波导引,发现约2公分的胰脏头部肿瘤,且因为且胰脏癌5年的存活率低于5%,早期发现治疗更显得重要。

李杰哲表示,赖妇罹患胰脏癌后的主要并发症为恶性胆管阻塞,但因为胆管出口严重变形,无法进行主流治疗,后来经十二指肠内视镜置放支架,结合「胆管十二指肠造口术」的治疗,顺利将胆汁引流至十二指肠,成功解决黄疸的症状,且赖妇出院后3个月回诊时胆管依旧畅通。

院方指出,「胆管十二指肠造口术」是透过内视镜超音波的辅助进行,其好处是免开刀、低疼痛、安全度高,降低发生出血、穿孔及腹膜炎并发症,术后也不需要随时揹着胆汁引流袋。此外,因胰脏癌属于低血管性肿瘤,全身性静脉注射化疗药物不容易抵达,现在也可采用经内视镜超音波突破性精确导引细针注射方式,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