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浮油、皮肤变黄 恐是「癌王」胰脏癌前兆
排便浮油、皮肤变黄,恐是「癌王」胰脏癌前兆。(示意图/Shutterstock)
令人闻之色变的胰脏癌,名列国内十大癌症死亡率第8位,根据健保署统计,罹患胰脏癌的人数有逐年增加趋势,106年至107年约成长10%,107年共计6,798名,仅约1成左右属于早期可手术治疗,主要和难以早期发现、恶化速度快有关。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消化内科主治医师王璞说明,胰脏位于腹腔正中央深处,虽然腹部超音波照得到,但常有一些死角看不清楚,需借助电脑断层、核磁共振等影像检查。临床上也可安排做内视镜超音波,以胃镜方式深入胃部,较为靠近胰脏,对准胰脏位置做超音波,比一般超音波来得准确。
胰脏形状狭长,兼具内分泌与外分泌功能。内分泌功能是制造胰岛素,借以调控血糖。王璞指出,若糖尿病病人血糖平常控制得很好,却突然莫名飙升,就要怀疑胰脏是否长肿瘤。
由于胰脏的外分泌功能是分泌消化酵素,帮助分解吃下肚的食物,特别是油脂部分,若胰脏有问题,消化酵素无法正常运作,会造成油脂难以分解,排便时就可能浮出一层油。
另一种常见症状为黄疸,如果肿瘤靠近胰脏头部(前端位置),因贴近胆管,常造成胆管压迫阻塞,就会出现黄疸,包括皮肤、眼白变得蜡黄、茶色尿等症状,较有机会早期发现。
而长在其他部位的胰脏癌,早期没有明显表征,大部分病人会有肚子不舒服,如上腹闷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常当作是肠胃问题而不以为意,便很难早期发现。
由于胰脏癌早期几无症状,病人确诊常已是晚期甚至末期,近8成无法手术切除,需使用放射线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或标靶药物治疗,但效果都十分有限;即使医学大幅进步,胰脏癌仍属于预后非常差的癌症之一,术后5年存活率不到15%,无法手术切除者的预后更差,5年存活率低于5%。
王璞表示,胰脏癌的致病机转尚不明确,但已有相关研究归纳出某些因素会增加风险,主要好发于中老年人,健保资料库显示,103年到107年诊断为胰脏癌的病人,以60岁至69岁居多,但50岁后就医比率也快速上升。
传统上认为胰脏癌发生率男大于女,与基因及饮食习惯有关;此外,有胰脏癌家族病史,罹患胰脏癌的机率较高,其他危险因子还包括糖尿病、抽烟、酗酒、肥胖、慢性胰脏炎等。
预防胜于治疗,王璞提醒,维持饮食均衡、作息正常的健康生活型态,定期做健康检查,尤其有危险因子的人要做抽血、超音波检查,如出现腹部不适、体重减轻、黄疸等情形,应尽速就医做进一步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