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了「福建大头蛙」 「528我爱蛙」台南普查有喜有忧

▲两栖志工调查蛙类数量。(图/翻摄自台北市立动物园)

地方中心综合报导

「528我爱蛙-台南蛙类大调查」活动总共记录22种蛙类,由台北市立动物园与东华大学两栖类保育研究室合办,召集108位两栖志工。调查显示,东部山区蛙种数量较西部平地高,泽蛙出现在最多样区、总数量最多、单一样区观察量最大,荣获今年的三冠王。位在山区的楠西样区则是单一样区拥有最多蛙种,其次是南化,最少则是在港口样区。

台湾有35种蛙类,根据研究,诸罗树蛙主要分布于麻豆地区;台北赤蛙主要出现在官田六甲以及柳营,在复查的79个样点中,仅有6个有观察纪录,为了厘清真相,9月会再办理全面复查,可能是因为样区目前多为准备收割的稻田稻子收割后才会储水栽种菱角进行轮作。相较过去历史纪录累计的25种蛙类,这次缺席的是梭德氏赤蛙、福建大头蛙及橙腹树蛙。

蛙类减少的原因有很多,东华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学系杨懿副教授指出,栖地破碎化会造成蛙类族群无法交流,是蛙类减少的主因之一,栖地长期面临开发和严重污染也有相关,调查期间常可见到农田水池旁有农药空瓶,或是喷洒除草剂痕迹,就算水看起来很干净也毫无生机

据了解,青蛙属于外温动物,幼体蝌蚪用鳃呼吸,成体陆域生活用肺呼吸及皮肤进行气体交换,直接与自然环境接触,也迅速反映各种环境变化,是最佳的环境指标生物,但是这群两栖类正面临灭绝危机

为了调查蛙种减少现象,东华大学2003年开始训练关心生态保育的民众,从2011年到2015年,已经完成连续5年、每年4季的调查,透过调查竞赛完成大范围的调查与复查工作成果不仅具有代表性也十分珍贵,这次台南地区的普查反应平地蛙种面临的迫切危机,该如何进行补救是今后重要的保育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