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志克/美國民主的糾錯能力

阙志克

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以及选后川普端出意识形态导向、忠诚度为先的内阁名单,令人开始质疑美式民主制度是否还有纠错导正的能力。易言之,美国选民经由这次选举,有否指出美国社会当下面临的问题,并促使政府改弦易辙?从选后投票分布的分析结果来看,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美国民众明确表达了对当朝施政走向的不满,只是选前民主党似乎错读了多数选民的心意。

身为女性少数族裔总统候选人,贺锦丽今年从女性、非裔拉丁裔或年轻人赢得的票数,与二○二○年拜登相比明显落后,显示影响大选投票行为的主要因素,不再是民主党传统依恃的族裔或性别认同,而是经济收入与文化价值。没有大学学位的蓝领工作阶级,不论族裔,此番倾巢倒向川普,因为他们既感受不到贺锦丽对其生活困境的同理心,也对民主党一味维护诸如多元性别认同的「觉醒」政策十分反感。

川普让这群选民相信,他完全理解他们的痛苦和怨气,并麻醉他们说:「这一切都是别人的错,与你无关。」甚而进一步提出异想天开的极端手段,号称可以解救他们于倒悬。一旦建立起基本信任感,川普提出的解决方案愈疯狂、愈离谱,这些选民反而觉得愈感心、愈受用,他们的川普情结也跟着变得愈深愈厚。

对同样这批选民,贺锦丽不但未能说服他们、和他们站在一起,且对其所处困境感同身受,甚至连努力尝试的表面功夫也付之阙如。原因之一是贺锦丽代表执政党,所以不便大肆强调现状的悲惨,但更大的原因则是个人性格使然。贺锦丽的人设是冷静、精明、高效、成功的专业律师,与社会较底层的民众面对面话家常、搏感情、交心倾谈,向来不是所长;相形之下,川普就很能与普罗大众打成一片。民主党中其实不乏善于民粹沟通的将才,譬如说柯林顿总统出身南方小州,与庶民百姓即席产生心灵共鸣的能力首屈一指,当年他「I feel your pain」的名言,更是传诵一时;左派参议员桑德斯为弱势民众请命时,择善固执、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滔滔雄辩,往往激荡人心,感染力极强。

可惜贺锦丽就是没能在这次大选打动社会底层的选民,所以虽然民主党照顾经济弱势的政策,如提高最低工资、全民健保、重建制造产业、减免学贷以鼓励年轻人上大学、保护劳工等,都比川普团队的提案更实际有效,这些选民中很大一部分还是把票投给了川普。也就是说,许多选民认定川普比贺锦丽更能解决切身生计的问题,因为他们相信川普比较有心,而不是能力比较强。

今天六成以上的美国家庭过着没有储蓄、朝不保夕的生活,主因之一是只有三成七的美国人拥有大学学历。贺锦丽在选战末期犯了致命错误,宣称「想不出当选总统后会与拜登政府有什么不同的做法」,这不但捻灭了这些家庭想要借由民主党胜选翻转生活的希望,也让贺锦丽阵营自许为变革推动者的诉求一夕崩盘。

对社会底层美国民众而言,这次大选,其中一方带领他们脱离困境的诚意十足,但提出的解方可行性不是很高;而另一方的解方虽较严谨完整,但苦民所苦的决心似乎不够强烈。这些选民最后选择了川普,希望可以将政府打掉重练,一举翻转自己的命运。这种但求矫枉、不惜过正的孤注一掷,看似偏激,恰恰反映出这群选民数十年来日累月积的绝望、愤怒和怨懑。(作者为清华大学合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