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志克/民主規範的崩裂

民主规范指的是民主制度运作时,所有政党都共同遵循,以保留妥协、磋商空间的不成文规矩。这些规范实际作用很大,因为他们促使政党多以情理利益的讨论、谈判、协调和交换来解决分歧,避免事事都剑拔弩张。这一次美国大选,川普赢了选举人团票和普选票、共和党重新掌控参众两院、保守派持续主导最高法院,且给了卸任总统司法豁免权,所以川普第二任将是不折不扣的完全执政。选后川普的人事选择,似乎显示他们丝毫不在意什么民主规范。

尽管事前就预期高忠诚度必然是择才首要标准,但川普内阁名单上的多个人选仍然让外界、包括共和党的建制派为之侧目。这些阁员人选的共通点是对川普忠贞不二、唯命是从,但有些或私德有亏、或才不配位。譬如说,国防部长、卫生部长和原司法部长人选,都被揭发曾有疑似性骚扰的犯行;教育部长人选曾创办经营以宣扬性和暴力为诉求的世界摔角娱乐组织;国防部长人选的最高公职资历仅是陆军少校;联邦调查局长人选在川普第一任内,被当时的司法部长评说「除非我死了」,他才有可能当上联调局副局长。

过去两党阁员人选被刷下来的因素,如年轻时吸大麻、社群媒体上的不当言论、雇用非法移民为保母、没有把朋友借予的汽车当成收入去缴税等,比之这次内阁人选的显著缺陷,算是小巫见大巫,但川普仍然一意为之。原因之一是这些候选人的缺陷跟川普的瑕疵一比,其实也没那么离谱;另一原因是川普实在找不到几个忠诚度够、经验与才能完备的大臣之材愿意屈就,只好廖化作先锋。

川普的政策见识与能力本来薄弱,这个可能是美国有史以来才具最平庸、器用最贫乏的内阁,很难担当得起未来几年与中国一较高下的重责大任。台湾当朝也有偏好唯诺党徒的毛病,前有学经历远逊六都交通局长的交通部长,后有只具高中学历、环保运动经验的劳动部长。

其实川普也心知肚明,他提出的内阁名单社会评价不高,所以他的团队才会钻营「休会期间官员任命」的法律漏洞,意图让内阁成员不需经过参议院审查就能上任。不少共和党参议员持反对意见,但川普仍不放弃,试图鼓动众议院决议休会,造成两院对立后再由总统介入,强迫参议院就范。最后,让川普打消这个念头的关键是二○一四年最高法院禁止欧巴马趁参议院小休期间任命联邦官员的判决;因为作出这项判决的大法官大多健在,如果川普硬干到底,闹到最高法院很可能会碰得一鼻子灰。

以川普现时气势之盛,照理说党内应无人敢撄其锋,但还是有足够多的共和党籍参议员跟川普说「不」;而最高法院对行政权与立法权的争议也能秉公裁断;甚至川普也知道适可而止、不为己甚,即时调整司法甚至国防部长的人选。相形之下,台湾执政党立委任行政权予取予求,几无置喙余地;宪法法庭的许多判决不惜背离法学理论,一意向政党利益看齐;少数执政的总统悍然拒绝与在野党沟通协商,执意挑战多数决的民主政治原理,甚至不惜发动民粹网军、诉诸罢免,以求扳回执政劣势。

民主规范的崩裂常常是威权统治的先兆,尤其是外患兵临城下之时。美国社会两百多年的民主素养与传统,对川普的专制之路似乎还有点平衡箝制的力量,但现下台湾民间对抗「选举型威权」的力道如螳臂当车,只剩万马齐瘖。(作者为清华大学合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