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正名公投主宰选手命运? 唯有上场才能展现台湾价值

▲2018雅加达亚运,亚运开幕式,中华进场,掌旗官郭婞淳。(图/记者李毓康摄)

笔者柱子土生土长体育人/体保生)曾任职运动媒体,现为体育行政从业人员

随着近日选举日子逼近,许多政治议题也被吵得沸沸扬扬,但回归台湾体坛近日最大新闻,莫过于是2020年东京奥运正名运动的发起,也在近日社会引起各界的讨论,有趣的是,在台湾体育界却引起很大的反弹.几乎一面倒反对正名运动的公投案.这个现象颇耐人寻味。

试想,为何台湾体坛教练、选手,甚至是娴熟国际体育事务的先进,对正名运动都如此反感?难道他们不爱台湾、不想弘扬台湾体育?笔者试从另一角度诠释,事实上,这些台湾体坛的「第一线英雄」,比我们任何人更热爱台湾、更热爱台湾体育运动,因为他们知道如何务实的帮助台湾体坛有长足性发展

▲亚运跆拳道女子53公斤级,中华队苏柏亚勇夺金牌。(图/中华奥会提供)

先回归本质,《洛桑协议》本质确实确保台湾参与国际赛会基本权利,许多人觉得以「中华台北」形成的奥会模式,是矮化台湾体坛的国际地位,但却没有更进一步探讨事件由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下称I.O.C〉针对当时台湾议题的处理上,也不是没有为台湾让步,在1980年I.O.C举办的82届大会时,特地修改奥林匹克宪章,将原有的「国歌」、「国旗」,改为「会歌」、「会旗」,巧妙的将「国籍」转化成「会籍」,为的就是不让国家主权议题浮上台面影响选手出赛权,笔者认为这是I.O.C为台湾做出的极大让步,也取得一个绝佳平衡,所形成的国际共识

在前述的时空背景下,如何在确保「能出赛」的限度下,而展现台湾价值.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毕竟违反协议内容,台湾将被撤销会籍资格;试想.台湾在1970至1980年代,无法参加亚运、奥运、国际单项总会举办之赛事,那无疑是台湾体坛发展最艰困的时期,因为许多没有职业赛事的运动项目,这些项的选手,最大目标就是参加国际竞赛殿堂.当你剥夺这些选手的梦想、目标,请问谁还愿意付诸在推展竞技运动上?这些选手、教练该往哪里去?谁给这些选手、教练交代

▲亚运龙舟夺500公尺金牌。(图/中华奥会提供)

选手不能参赛、不能挑战亚奥运殿堂,我们顶多是替选手愤怒、不舍,但对那些选手当事人呢?他们辛苦的大半辈子就被毁了,也许他们没有特定的政治意识形态、也许他比谁都还要爱台湾,但主宰他们未来命运的,却不是他们自己,为了跟国际上大喊证明:「我们叫台湾」,却可能因此赔上选手最重要的基本权,我们真的可以就这样决定选手重要的未来吗?更可怕的,这声「台湾」,很有可能只有我们自己叫,因为我们连上场机会都没有,我们就是求救无门、到处放话说:「不行,这不公平」!

如果哪天,有这样一个人,他是可以说服I.O.C中200多个会员国,取得他们每一位认同「我们就叫台湾」,笔者相信这个人,绝对是我们的大英雄,但如果失败了,谁对这些丧失人生目标、梦想的选手与教练交代?并非爱看球赛、并非为运动明星呐喊,就是关心体育;并非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就是热爱国家,真正为台湾体育付诸关心的话,是否要思考台湾在国际体育的长远性发展?

▲亚运女垒中华队击败中国,闯进金牌战 。(图/中华奥会提供)

回过头来,可以思考为何台湾体坛教练、选手,甚至是体育从业人士与学者,一面倒的对正名运动排斥?有谁比他们更了解体育?有谁比他们涉入更深?有谁影响权益比他们更大?笔者敢断定:「没有!」因为他们是以更务实的态度,帮助台湾竞技体育的发展,因为「唯有上场,才有机会展现台湾价值」!

▲雅加达亚运棒球中日大战中华加油啦啦队。(图/记者季相儒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