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鐵民營化」:改革鐵道巨債與安全危機的救命法?
太鲁阁号的悲惨事故,让台铁公司化、民营化的议题再度浮上台面。最常被借镜的例子,是日本国有铁道民营化的历史经验,但国铁民营化真是所有问题的唯一解答吗? 图/欧新社
4月2日上午,一列行经北回线清水隧道的太鲁阁号,因人祸而造成49位无辜民众死亡、数百人轻重伤的悲惨事故,也让台铁公司化、民营化的议题再度浮上台面,而日本国有铁道民营化的例子,就成了支持与反对台铁改造的讨论焦点了。
平心而论,国营企业民营的成果,都有其成败与功过。日本作为世界各国铁道民营化的知名案例,日本国铁民营化已超过30年,不少国人前往日本旅游时,都享受过JR的便捷、快速与优质的服务,而民营化之后的JR,对于带领日本铁道界的进化,更是有极大的功绩,这也成了大多数人对于国铁民营化之后的正面印象。
日本之所以会推动国铁民营化,有其历史背景。由于铁道自19世纪开始发展后,可以快速且大量运输旅客、货物的特性,甚至于在军事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让铁道成为世界各先进国家的国策目标,也因此欧洲各国的铁道路网,大多数都属于国有事业,由国家来经营。
明治维新后,一切向西方学习的日本,更是将铁道技术视为重点发展目标,除引进欧美的铁道先进技术外,也自立发展日本的铁道系统,在这样的发展下由国家所建设的铁道,便由国家部门来经营了。虽说日本也开放民间资金进行铁道事业的投资,不过1906年帝国议会通过了《铁道国有法》,将当时许多民间兴建的铁道线收归国有之后,成立了帝国铁道厅,开启了帝国铁道的历史。
但之后由于国有铁道的管辖与业务混乱,因此1908年日本政府再将原本隶属于工部省铁道局,与帝国铁道厅合并,成立了内阁铁道院,进行日本国铁的经营与监理业务,同时找来曾任台湾总督府民政长官的后藤新平,担任第一任铁道院总裁。
1861年浮世绘〈亚墨利加国蒸汽车往来〉(美国火车交通图)。 图/歌川芳员
1874年浮世绘〈横滨铁道〉。 图/歌川广重
曾任台湾总督府民政长官的后藤新平(图左),担任日本第一任铁道院总裁。 图/维基共享
1920年铁道院升格为铁道省,其业务除了属于国家的铁道路线经营外,还包括各岛之间的联络船、长途巴士等。1930年还成立国际观光局,负责国际旅客相关业务,而辖下则区分为各地铁道管理局,经营各个区域的铁道,直到1943年与递信省合并为运输递信省(运输省、国土交通省的前身)。
战后因国家公务员任用争议,在盟军驻远东司令部(GHQ)的要求下,认为「专卖事业与国铁职员应『非公务员化』」,因此日本政府制定新法,将相关的事业体企业化,成立公团事业承接——日本国有铁道(JNR)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正式成立,并简称为日本国铁,承接所有的战前国铁业务。
日本国铁成立之后,除了协助海外日本军民的复员工作、重建二战末期遭严重破坏的铁道路线,还肩负起战后景气复苏后的铁道路网的扩展。只不过这个「先天不良、后天失调」的组织,即便曾有一小段美好的时光,但在日本逐渐复兴,加上汽车技术日益纯熟、公路路网发达之下,铁道成了昨日黄花,失去了竞争力;而国铁在完成东海道新干线的建设后,却因地方铁道线无法跟公路竞争,最后转盈为亏,逐年陷入了巨额亏损。
为了弥补这些赤字,只得不断地跟银行借钱,加上日本高度经济成长、人均GDP上升,但日本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国铁票价并未随之涨价,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也导致了万劫不复的庞大债务。
根据统计,到国铁末期的1987年为止,共累积负债37兆1,000亿日圆。再者,日本国有铁道成立之后,旗下员工原本的公务员身分取消,因此成立国铁工会来保障员工的权益,但当时左派势力庞大,不时与经营阶层斗争,经常罢工的结果却是造成广大的民怨,还引发了1973年的「首都圈国电暴动」。
关东大地震出轨图。 图/近藤紫云
图为1945年的大阪大轰炸,二战末期铁道路线遭到严重破坏。 图/维基共享
战后日本兵复员回到满目疮痍的广岛。 图/美联社
战后复员修复路面电车的轨道(并非国铁的轨道)。 图/美联社
政治因素介入的结果,还导致了国铁内部相当严重的分歧,同时国铁还发生不少大小的铁道事故,不管是樱木町事故(1951年,106死)、三河岛事故(1962年,160死)、鹤见事故(1963年,161死)...等,死亡人数都超过百人以上。即便是国铁末期虽无大型铁道事故,但小事故不断,也是让民众感到不耐。
历任的国铁总裁,除了第五任石田礼助得以顺利退休之外,其他人都无法「善终」,皆因大型事故或是国铁经营问题而辞任——首任总裁下山定则还因裁员引发一连串的抗争,最后竟然离奇地突然死于常磐线铁轨上,而事发经过与原因至今成谜,同时「下山事件」与另外两个战后初期所发生的事件「三鹰事件」及「松川事件」,被称为国铁三大悬案。
这三个事件都发生在1949年的夏天,其中三鹰事件是无人驾驶的列车冲出脱轨、撞上商店街后造成6人死亡、20人受伤;而松川事件也是国铁列车突发的翻车意外导致3名乘务人员死亡。包括下山事件的离奇死亡,三大案件都找不到事发原因、虽然调查指向人为阴谋,但真相最终还是没有水落石出。而案件发生的背景,也正是国铁战后面临的一系列工人重组、财政崩溃的环境因素。
下山定则的遭遇似乎冥冥之中,注定了日本国有铁道的命运,就在巨额赤字、政治对抗、服务不佳与铁道安全管控等问题下,国铁成了日本政府的包袱,迫使日本政府不得不正视国铁的问题。
国铁战后五大事故之中,死伤最严重的「鹤见事故」。 图/《NHK》
国铁三大谜案:左为下山事件搬运铁轨上的遗体、右上为三鹰事件的无人列车暴走、右下为松川事件翻覆的列车。 图/维基共享
然而国铁也并非没有努力过,1980年日本政府提出了〈国铁再建法〉,以铁道路线输送密度为标准,选定三次的「特定地方交通线」共51条路线,这些路线因搭乘人数过少,部分路线改以巴士替代,部分路线则是由地方政府协同地方企业集资,承接这些铁道路线改为「第三部门铁道」,由地方经营。此外为了重整人力,自1982年开始也暂停新进人员的招收,仅有1985年度以「干部候补生」的名义,录取新进人员进入国铁。
至于日本铁道建设公团(负责日本国内铁道路线建设的机构)正在兴建的未成线,则是进行评估后,冻结不少建设工程;当时日本政府企图减少国铁的亏损路线,以及完工后即陷入赤字的未成线,借以降低国铁的亏损;只不过这样的方式治标不治本,不少国铁内的青壮派都悲观地认为,这个号称「最后的国铁经营改革计划」,最终绝对会以失败收场,也因此有志改革者便将目标转往「民营化」一途了。
1982年,自民党内成立了「国铁再建小委员会」,由安倍晋太郎(安倍晋三之父)旗下「安倍派四天王」之一的众议员三冢博担任会长,展开了国铁民营化的推动,同年9月铃木善幸内阁也在国会答询时,明确表示「将在5年内进行『国铁民营化』」。
除政治家的推动之外,国铁内也有支持民营化的青壮派,尤其是松田昌士、葛西敬之、井手正敬三人,更是力推国铁分割民营化,因此这三人也被外界称为「国铁改革三剑客」。
之后接替铃木善幸担任首相的中曾根康弘,更是积极的推动国铁民营,1985年12月第二次中曾根改造内阁成立,延揽了三冢博担任运输大臣,更加坚定了日本政府推动国铁民营化的决心。但在推动的过程中,日本政府也遇到极大的阻力——尤其是国铁工会的坚决反对。
1952年滨松站的每日车站体操时间。 图/美联社
1964年东海道新干线通车。 图/美联社
工会内的激进派甚至于在1985年11月29日,在首都圈与西日本发动多起恐攻事件,以切断通信电缆、放火燃烧变电设备、号志设备与车站等方式,借以瘫痪交通。不过此举却引发极大的民怨,加上发动的千叶动力车劳动组合,长期支持中核派,导致国铁工会遭千夫所指,还牵连到日本共产党,日本社会的舆论反而支持国铁民营化。
经过各界讨论之后,整理出多个方案,包括确立国铁分割化、新干线不另行成立新公司、也不考虑上下分离(路线营运与维修分成不同事业体)等结论,并在1986年11月通过国铁改革关连8法,日本国有铁道在隔年1987年正式走入历史,接手的则是新成立的「JR」。
依照相关法令,国铁将分割为12个事业体,其中JR东日本、JR东海、JR西日本(以上3家称为「本州三社」)、JR北海道、JR九州与JR四国(以上3家称为「三岛会社」)为旅客铁道;铁道货运的部分则成立JR货物。这7家公司为铁道运输经营公司;另外还有负责研发铁道技术的JR总研、负责铁道通信事业的JR系统、JR通信(目前并入Softbank)、新干线铁道保有机构(1991年解散)以及负责偿还国铁债务的「日本国铁清算事业团」等5个单位。
1987年3月31日晚间11时许,许多民众都关注着电视直播,位于京都的梅小路蒸气机关车博物馆,还利用蒸气火车的汽笛奏出《萤之光》。4月1日零时,JR正式成立,这一刻也让日本铁道正式迈入新时代。
JR北海道的室兰本线。后来JR北海道与JR四国都因市场不足而陷入财务危机,而今这两家铁道公司的股份仍掌握在国家的手中,因此出现了「国铁复活」的议论。 图/维基共享
图为新干线0系列车的「御召列车」(日本皇室专用),是日本新干线史上唯一一列专用御召列车。 图/东海道新干线
JR民营化至今已超过30年,包括本州三社与JR九州早已股票上市民营化,但期间也曾发生过像2005年福知山线事故等,更何况当年国铁所遗留下来的庞大债务,至今仍尚未还清。不过基本上包括营业效率、服务态度、铁道车辆的开发等,都是过去国铁时代所不能比的,这也影响了许多国家顺势展开铁道民营化。
当然30年后的现在来检视当年国铁民营化,像是三岛会社除了JR九州之外,JR北海道与JR四国因市场不足而陷入财务危机——这便是当年分割时所种下的果——而今这两家铁道公司的股份仍掌握在国家的手中,也因此出现了「国铁复活」的议论,该如何解决仍待观察。
此外,由于民营化全面释股之后,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获利,对于亏损的路线与车站,就会面临检讨而废线废站的命运,虽说目前日本规定必须要与地方自治体协议的机制,不管是JR或是私铁,不过仍会被质疑没有照顾到偏远地区交通,这也是公共交通的重中之重了。
回顾日本国铁民营化的历程,日本花了十年的时间,同样面临工会的强力抗争,好不容易才在政治家的决心与国铁内有志的青壮派力挺之下,终于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34年来即便有其过,但民营化的功却是绝无仅有。
不过民营化会是铁道问题的唯一解吗?以台铁的例子而言,在没有民营化的基础下长年确实累积了不少问题,民营化并不保证等于安全化,不过民营化之后所有的基础全部归零,加上民营公司可以在安全上下功夫,或是政府可以站在制高点对新成立的台铁公司做监管,而不会像现在动辄得咎,所以在安全上就能够使上力做更多的把关、处理问题不那么捉襟见肘。
图为二战期间的铁路便当。民营化会是铁道问题的唯一解吗?以台铁的例子而言,在没有民营化的基础下长年确实累积了不少问题。日本国铁民营化的历程,也是政治家的决心与国铁内有志的青壮派力挺,才终于完成的艰巨任务。 图/美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