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雀粑的味道
□周天红
要吃软雀粑就得割软雀草,要割软雀草就得去改板坡。 改板坡那里的软雀草多呀,满坡满地都是。从改板坡坡顶望下去,一眼全是田块。那些田块,就像一块块被改锯好了的松木板子重重叠叠地放在那里,很有画面感。刚开春,上边的三湾塘水库还没放水呢,一块块的梯田都干着,里面长满了软雀草,学名“鼠曲草”。 软雀草有乡土味道,软雀粑就更有味道了。 改板坡那坡上坡下,全是些站起弓起割软雀草的人。把软雀草大筐小筐地背回家,把嫩的青的选出来,其他的也是喂猪喂牛等牲口的好饲料。将软雀草洗净,放在开水锅里简单煮一下,把苦色素去了,用筷子挑起来,切细切匀了,再拌上些米面子搅和好。别慌,还得一把一把地揉搓成圆儿溜湫的粑粑,放在切菜板上晾上一晾,就可放入甑子蒸笼里蒸了。一出锅,揭了盖,一屋子里都是软雀粑的清香。吃软雀粑就得趁热,要是再来上一碗热乎乎的骨头汤,那就更有滋味了。 村子口老黄桷树下五嫂做的软雀粑,不爱吃的人都爱吃两个。 五嫂做软雀粑的手艺,就是在五块石那乡场上,也是排得上号的。 五块石是大山深沟里的老乡场,一条青石板古道顺着小溪连通南北,上走洞子场,下走观音沱,巴掌那么大的一个地界,热闹呀。场口上有两棵上百年的老黄桷树,树下有五砣大石头做石墩子,方便大家踩着过河,这场呀,也就得了“五块石”这个名字。五嫂就在黄桷树下摆了个摊位卖软雀粑。 五块石逢农历三六九赶乡场。逢场的头一天,五嫂就从改板坡上割了软雀草背回来。 五嫂做软雀粑那是很讲究的。她一上灶,那是清一色的白头套白围裙白手套,灰都不沾。那些软雀草,全是选择嫩的青的,反反复复洗过四五道,才下锅煮。这一煮,那是讲究火候的。时间煮短了,涩味儿没去掉,煮久了,清香味又没有了。软雀草煮了切了,与米粉面子搅拌配料的比例也是有讲究的。米粉面子多了,粑粑是稀的,蒸熟后要黏手黏筷子。米粉面子少了,只有软雀草,涩口。 五嫂的软雀粑香呀。五块石赶乡场的时候,一个粑粑摊子上坐满了人,都是指着要吃软雀粑的。五嫂做生意灵活,不吃粑粑的也欢迎,随手送上一根板凳给你坐着。如果你是早晨从家里起身吃咸了或是干了力气活儿口渴了,她会送上一碗骨头汤,不来两个软雀粑,你心里也过意不去呀。再说了,五嫂那软雀粑好吃,随着风飘着香呢。好些人翻山越岭地去赶五块石那乡场,不为别的事儿,就是为了去吃一盘五嫂的软雀粑。 五嫂就靠着做粑粑的生意,把一对儿女双双送进了城里的大学。 软雀粑是美食,也是乡愁,是让人无法忘却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