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遭共军俘虏装聋 他一生追随「青天白日满地红」

记者柯沛辰杨络悬/采访报导95岁王廷献在抗战时期从军报国,加入孙殿英的新五军,却阴错阳差成为汪精卫政权的「和平国军」。日本投降后,他好不容易加入国军,却没打过一场胜仗,三次被共军俘虏

不过,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在哪里,他就跟去哪里,走过河南安徽、上海、广州及海南岛,绕了半个中国,最后跟着国军一路来到台湾,参加八二三砲战,终于不再打输了。

王廷献现居桃园中坜,1925年6月5日出生河南省正阳县的乡下家庭。谈起70年前的战事种种,他记忆犹新,坐在沙发上立挺着身子,条理分明地说出自己的故事,那些战乱场景像是幻灯片,一幕幕照亮了光芒,「没参加过会战,总不能乱讲吧。」

日军侵华 报国加入新五军

王廷献年幼在私塾读四书五经,识了一点字,后来进入乡村小学,从老师口中得知日本人侵略中国,内心极为痛恨,曾在墙壁上写下「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日后投军的埋下远因。

1943年,河南发生严重饥荒。那年王廷献18岁,双亲先后病逝,加上大姊嫁人,一直投靠姊夫也觉得别扭。恰巧国军新五军在正阳县募兵,王廷献决定从军抗日,「姊姊不要我去当兵,说我太年轻了,等大一点再去。我说,在家能干啥?又不能读书。父母都没有了,我吃你们的不好意思。」

新五军花了20天招募到一个「营」,数量约500多人。王廷献与玩伴一同投军,到太行山受训一个月,随后分发太行山的林县(今河南省林州市)总部,被编入特务重机枪连。

王廷献表示,当时国军与日军正面交火,本来也把八路军当战友,但共产党都不打,光是抢武器壮大自己,「部队受训完出山,平地开始打仗,日本人打我们、共产党也打我们,还追过江打国军。」

1943年4月,日军出动20万人进攻太行山区,军长孙殿英派遣特务营驻守林县东边关卡,历经3天3夜,王廷献等人不见来犯日军。不料下山回到新乡城,却发现军长孙殿英、第24集团军司令庞炳勋早已率部投降,宣布投靠汪精卫政权,让他相当错愕。

王廷献本想投军抗日,怎料却成了「和平救国军」的一员。(图/记者谢婷婷摄)

孙殿英投伪原因众多纷纭,有人私下称他「汉奸」。不过,当时孙殿英对士兵们说,「人家都叫我们汉奸,汉奸不汉奸,很快就会知道了。」

根据王廷献回忆,孙殿英当上「和平救国军」司令后,不仅未曾与国军部队交战,还暗中掩护国府特务在日占区活动,不断扫荡当地的八路军。

时候,新五军作战范围在河南、河北,以及山西交界处的太行山,这些都是国民政府无法控制的地区,他们在汪精卫政府的旗号下,与日军联手打击八路军129师,双方冲突日渐升级,手段也愈发残酷。

王廷献说,那时候他们部队抓到共军都直接活埋,有一次他被班长带去「出公差」,「那时候我才18岁,很害怕,所以坑挖好了,我也不敢埋,另一个班兵就把人扔到坑里埋了。」

日军走了 八路军来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孙殿英立刻宣布归顺国民政府,回到青天白日满地红阵营。士兵们听到消息,无不欢欣鼓舞,接连对空鸣枪3发,以示庆祝。不过,这段得来不易的和平相当短暂,八路军已向河南省新乡县城进攻。

当时八路军129师由刘伯承、邓小平指挥,号称「刘邓大军」。孙殿英部队被改编任命为新编第四路军,与尚未归国的日军一同固守新乡,瓦解共军攻势,「我们有两个部队,一个四十军,一个新五军,共产党把铁路全部拔掉,当时国军过不去,共产党重兵就从东北地方开始打。」

历经激战,「刘邓大军」被击退,但国军其他战场并不顺利,新编第四军很快移防到河南北部战略重镇「汤阴」,与共军隔着漳河对峙。当时王廷献驻守汤阴城的东北角阵地,担任特务团的上士班长。

▲在长城处作战的八路军士兵。(图/维基百科

1947年3月,汤阴保卫战爆发,大批共军准备越墙攻城,王廷献率领两个机枪队,在城楼构筑火线。他回忆,「抵住这个路口,共军一进来就打,后来他们就不从那个地方走,他晓得我们有一把人对住那个地方,他们就开始挖地洞、壕沟。」

王廷献一行人无法离开前线,时间长达一个月,「我身上长疥疮,一个多月没洗过澡,也没有水,你看那怎么办呢?送来的馒头黑掉,我请弟兄回城里报告,长官承诺两个礼拜换一次水,但到现在一个多月也不换,没人敢来换嘛,因为这里很危险。」

一个月后,共军动员民兵挖地道,进攻国军阵地,将国军部队炸得血肉横飞。王廷献一行换防后第三天,原先驻守的东北角碉堡被炸毁,他幸运逃过一劫,负责守卫北门,但共军已经从东北角打进来了,他与弟兄被迫撤到南门防守。

王廷献回忆,「我们带重机枪赶往城门右边,往碉堡里面打,但共产党已经进来了,我跟弟兄说不要动,我出去看看,结果一出城门,就看到有人从城墙爬进来,都带着武器,共产党军队都进来了。」

当时剩下的人退守汤阴县党部旁的岳飞庙,与共军拚斗了一整晚,本想逃出去,但大南门、小南门、东门,和另外一个小南门都出不去了,因为堆满装着砂石的麻袋,大多数人都被俘虏了。

王廷献一心效忠中华民国,不愿武器和资产留给共军,在生死最后关头,下令士兵拆掉所有步枪和轻机枪,「我对着共军,想了一下,就把枪拆掉丢了。我跟弟兄讲,我把枪都破坏了,不要对抗了,就僵持到天亮。」

遭共军俘虏 求生关键是「装聋

1947年5月1日,汤阴沦陷。王廷献一行人被俘,「共产党不杀战俘。我枪丢掉了,都破坏掉了,共军向我保证,等到全国『解放』后,就会分给我土地,只要接受共产党再教育就可以。」

王廷献故意装聋作哑,但共军不放人,仍要求他们做杂役,并将被俘的60多名国军士兵带到村庄领豆浆、馒头。一名共军士兵游说,加入共产党不仅可以当兵,军队里还有学校能读书。

当时王廷献被要求扛重机枪,他诓骗身体不好、扛不动,共军只好给他顾步枪,还提供热腾腾的面食,甚至请他喝酒。不过,王廷献依旧装作听不到,「一周后,他们就把我放掉了,还给我几千块钱,我走了4天的路,跑回国军那里去了。」

王廷献重回国军阵营后,屡败屡战,二次被俘又装聋脱身,先后逃往新乡、郑州与许昌,继续与共军战斗。离开河南的前一晚,王廷献顺路返乡向姐姐和婶娘告别,这是他与家人最后一次见面。

婶娘苦劝,「孩子不要出去,多辛苦又危险,在家里养病好了,在家种田。」王廷献说,「我不能在家,这个地方已被共产党突破了,我被抓一定会被枪毙。」

至于老长官孙殿英,同年冬天在战俘营死去了。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攻陷南京总统府。(图/维基百科)

顽军」激烈反共 两位堂哥被枪毙

王廷献跟着孙殿英,早就知道会有什么下场。在共产党眼中,孙殿英部队是「顽军」,也就是「反共」最强烈的部队。若被共军抓到,他们可能也难逃活埋或被枪毙的命运。

王廷献说,他的两位堂哥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因为「当过国军」,后来都被共产党枪毙了,这是他回乡时得知的。

他猜想,如果当时被俘虏「没装聋」,而是听了共军的话,答应去学校受训,那之后也可能会被共产党送去参加韩战,然后死在战场上。

兵败三度被俘 最后一次抉择

王廷献道别家人后,加入由军长胡长青、师长李慎言带领的第99军第268师,前往安徽蚌埠,跟着第六兵团投入徐蚌会战。不过,国军在这一战役精锐尽失,遭受致命性打击,中华民国基本已丢掉半壁江山,军队内人心惶惶。

1949年4月,共军发起渡江战役,大部队再次被打散。王廷献坚持跟着青天白日满地红走,带着4位弟兄前往上海,希望能随汤恩伯的部队到台湾去,怎料行经杭州笕桥又被共军抓住。

「要不要加入解放军?」这是王廷献第三次面临抉择,但他仍以耳聋为由脱身。这次他一路乞讨,从浙江往西行,经过湖南到了广东,总算碰到友军,再度加入重建的99军268师,跟着部队前往海南岛,但停留短短6个月,便撤往台湾。

▲王廷献来台路线图。(图/ETtoday)

八二三炮战写好遗书 追随青天白日满地红

1949年10月,王廷献随部队在高雄港下船,那年他年仅23岁,「我没到过台湾,只知道是一座宝岛。第一次知道是小时候在家读书,书里有提到台湾,书下挂一个大地图,不知道实际是怎样,但只要中华民国能够传承下去,我就会到那个地方。」

1958年,八二三砲战爆发,王廷献以陆军第10师28团第一营重兵器连长身分指挥作战,这是他从军以来,唯一没有打输的战役。不过,为了保护守军同袍,他的连队必须在中共砲击下挖防弹坑洞,不少人壮烈殉国,他也一度写好遗书。

王廷献表示,在台湾的生活相对安逸,但经济上不太顺利,例如孩子长大要读书,他没钱帮4个小孩缴学费,只能向连长借钱,后来他想办法考上国防部警吏,再去参加升等考试,努力用薪资贴补家用,生活渐渐好转了。

1993年,68岁的王廷献回河南探亲,唯一的大姊已经过世,剩下堂弟、堂妹及堂姪子等约20人,这些亲戚曾希望他留下来,但他认为在台湾生活后不可能回去了,「我一辈子就在台湾这了,世世代代、儿女都在这,我到台湾来,就会一直待在这里。」

王廷献说,他一辈子保卫中华民国,台湾也是他一辈子的家,「我从18岁开始,这70多年来,大半辈子在打共产党,我现在不可能打了,但如果你要我去插青天白日满地红,我一定会去的。」

►完整专题报导:1949漂泊到台湾 大时代的最后生还者

延伸阅读

文史学者郭冠佑/走进台湾老兵:从课本上消失的「伪军」

文史学者吴尚融/走进台湾老兵:一次跨越百年 那些军服背后的故事

文史学者许剑虹/走进台湾老兵:为谁而战?他们不是蒋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