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膛的青天白日满地红 「反共义士」一生抹不去的纹身

▲赵英魁胸前青天白日满地纹身。(图/记者谢婷婷摄)

记者柯沛辰/采访报导

台湾,有一群特殊的外省老兵,他们是未能回到中国大陆战俘身上大多刺有醒目的反共标语,在1950年代被台湾称为「反共义士」。

1954年,韩战约有1万4000名被俘共军遣送来台。在国民党的宣传中,这些「反共义士」痛恨共产党暴政,亟欲投奔「自由中国」,所以在身上刺青,以示决心。

事实上,这些人原先可能是国军内战时被俘投共,或本来就效忠共产党者,只是参加韩战遭俘虏,被迫在身体刺上「杀朱拔毛」、「反攻抗俄」、「光复山河」等字样,以通过「忠诚度检查」来到台湾。

我们找到家住士林高龄86岁的赵英魁,在年迈的躯体上寻得这段历史存在的痕迹。当赵爷爷缓缓拉起上衣胸膛上出现中华民国国旗与国民党党旗,下方则写着「在青天白日旗帜下勇往前进」,他是不反共的反共义士。

1934年,赵英魁在山西平遥古城出生,抗战结束时年仅11岁,已是效忠国军的孩子兵。1949年内战正炽,他跟丢国军大部队,被中国共产党俘掳,15岁的他成为八路军的一分子,学习三项纪律八大注意,受到百姓欢迎,参与多场战事,逐渐明白国军为何丢掉大陆。

1950年韩战爆发,赵英魁作为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被派往朝鲜半岛作战,在汉城(今首尔)附近遭美军包围俘虏,送往巨济岛战俘营。他回忆,国民党情治人员强迫他们在战俘营里刺青,不从者遭打骂,甚至死亡。

▲赵英魁照片。(图/记者谢婷婷摄)

赵英魁内心虽认同共产党,但国民党特工告诉他:你们身上有这些刺青,回到中国大陆必定会遭清算批斗或处决。那年他才17岁,作为「反共义士」被强拉到台湾,下船后在台北市区游行,受到民众夹道欢迎,被视为英雄及典范

这一天,被政府订为「一二三自由日」,成了具有反共意义的节庆。不过,赵英魁未步上人生的康庄大道,反而因为过去身分遭情治人员盯上,仅仅跟4名同乡袍泽结拜,一解思乡之情,在国军里却成了「发展组织」的「叛乱犯」。

1958年7月,赵英魁已经被关3年多,判决正式下来了:同案5人中,2人判死刑,3人无期徒刑,他是后者,被送往新店军人监狱,又转送绿岛。2年后,他被通知「无期徒刑变5年徒刑」,却因为找不到2名保人,又移往新竹习艺所多关了5年。

1965年,赵英魁出狱,第一次踏入台湾社会,但无论到哪里工作,当地警局都会如影随形,质问雇主为何要录用这名「叛乱犯」。他被迫不断更换工作,直到遇到一名好心老板娘,深获同情,才让他得以在中泰宾馆做蒙古烤肉,一晃眼就是24年。

1988年10月,赵英魁睽违42年回到山西老家,发现自己不仅被追封为「烈士」,标注在老家门牌上,还意外庇护家人度过文化大革命,未受红卫兵骚扰。

随着两岸开放探亲,这些老兵碍于身上的烙印无法面对大陆原乡亲族,有些人转向寻求昂贵且疼痛的雷射手术,但他们心中的矛盾和伤痕,始终无法被抹灭,成了一生抹不去的纹身。

如今台湾民主成就令人骄傲,当我们谈论转型正义人权议题,应该重新、全面地审视历史。即便这群老兵可能将原因归咎于时代命运,不一定视自己为政治受害者,但他们未能享受天伦、被迫刺青来台,历史终究欠他们一个公道

►完整专题报导:1949漂泊到台湾 大时代的最后生还者

延伸阅读 >>

学者张茂桂/大时代脸谱:白色恐怖下的党国军人

学者曾建元/老兵在台湾:他们与转型正义的距离

文史学者郭冠佑/走进台湾老兵:白色恐怖的行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