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长假微整形修修脸 专家提醒:华丽变身前先盯好4件事

想趁长假微整形修修脸,专家提醒:华丽变身前先盯好4件事。(示意图/Shutterstock)

Covid-19疫情下,顺应「人口一罩」也不显突兀的潮流,许多医疗机构趁势推出微整形疗程标榜快速、有效、零负担。然而有医疗就有风险,微整形引起的争议也时有耳闻药害救济基金会邀请皮肤林工凯医师访谈,提醒民众在华丽变身前,应审慎选择机构并注意医病沟通,以降低风险。

●微整形是什么?

林医师说明,相较传统整形,多以麻醉、外科手术进行,微整形是利用能量,(例如雷射光波音波电波微波等),或注射(例如药品皮下填充物自体脂肪生长因子等),甚至皮肤表面涂抹等不同的处置方式来达到效果

整形或微整形都属于美容医学,是透过医疗行为改善外观或增加美观,虽然0-99岁都可以进行医疗,但并非任何族群都适合进行美容医学,对于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考量心智及发育都尚未成熟,卫福部公告禁止非医疗上必要或特定的手术。林医师提醒,如手术涉及到麻醉风险时,要考量身体状况能否承受,特别是老人家或是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人都要注意。

●选择机构首重资讯揭露

据统计大多数的美容医学都在诊所进行,林医师建议可以透过两个面向选择适合的机构。首先,美容医学诊所通常有基本设置要求,包括于机构入口明显处揭露美容医学服务项目开业执照及医师证照、备有制式说明书同意书,及不能由非医事人员来执行业务等。

其次,在品质方面,可参考卫福部推动的诊所美容医学品质认证,认证查核项目包括执行医师之资格、环境设施符合消防及感染管制要求、执行美容医学项目符合法令规定、隐私维护及顾客服务、麻醉安全及紧急后送机制、收费及告知同意等。民众可以留意诊所是否通过认证或观察医疗机构是否符合前述的要求。

●了解风险、充分沟通

民众对微整形有一些常见的迷思,例如以为微整形就不会有副作用、新的机器一定比较有效等,林医师表示,不管机器新旧或是哪一种方法都可能有风险,效果也可能因人而异,建议民众事前要问清楚疗程的执行方式、预期效果、可能风险或副作用。

此外,由于美丽与否涉及个人主观,医病观点不同在所难免。民众就医时要清楚表达自己的期待,医师也常会利用各种方式,包括术前术后的真实案例、图片、动画模拟或模型当事人解说讨论,借由医病沟通来拉近彼此认知。

结果不如预期怎么办

当术中或术后身体有不舒服、疼痛情形都可能是警讯,尤其是流血、术后肿胀或是过敏等异常的状况,应该要在现场即时向医疗人员反映。如果发生不良结果或效果不符预期,最好的办法还是向原来的医师寻求适当处置并沟通改善方法。万一没办法达成共识、发生争议,可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局申请调处。

医美手术效果可能因人而异,建议民众事前要问清楚疗程的执行方式、预期效果、可能风险或副作用。(图/药害救济基金会提供)

药害救济基金会提醒,美容医学事实上仍属医疗行为,民众应该妥善认知风险的存在,小心注意也要充分与医师沟通,别让追求美丽的过程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