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检政策神转折 专家轰先射箭再画靶

图为高端疫苗总经理陈灿坚接受专访,说明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所开发的检测技术。(本报资料照片)

新冠疫情日益扩大,中央筛检政策一变再变,多次极力反对普筛,又说快筛试剂不够准确,但相隔不到1年就自打嘴巴,「基隆类普筛」、「快筛实名制」政策接连上场,日前更大动作宣布核准首款唾液快筛试剂,结果厂商又与高端疫苗有关,专家质疑种种巧合,根本是「先射箭再画靶」。

回顾2020下半年,陆续传出外籍人士在台活动后验出阳性,包括日籍女学生、泰籍移工、比利时籍工程师等,引发民众忧心,社区内是否早有潜在传播链?不少声音呼吁「社区普筛」或「入境普筛」,但中央皆未采纳,甚至两度发布新闻稿说明「无实施普筛之必要」。

去年7月,入境者筛检政策出现大转折,原本仅针对高风险国入境者采2次筛检,改为「入境普筛」,所有入境者都须采检3次。今年3月,卫福部长陈时中宣布针对36万名基隆市民进行「类普筛」,再遭质疑双标,他以「时空背景不同」解释,指前年还没快筛试剂,去年快筛准确度只有7成,现已达9成以上。

近来家用快筛试剂需求大增,市场1剂难求,有家长及幼教团体反映,幼儿难以使用鼻腔快筛,多名立委也呼吁尽速引进唾液快筛,没想到食药署4月29日就火速宣布核准首款唾液快筛试剂,且幕后人物竟是高端总经理陈灿坚,诸多巧合启人疑窦。

「当初我国排斥快筛,更别说是唾液快筛,导致没有人愿意来申请!」中华民国防疫学会理事长王任贤直指,陈时中说快筛试剂效益需要审慎评估,这点他非常同意,但话语才刚落下,首款唾液快筛试剂就过关,又正好和高端有关联,恐怕又是一桩「先射箭再画靶」,否则难以解释种种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