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又破财 网聚交友一个签名换来法院扣薪命令
民众急于交友,小心误入缴费陷阱,台中市法制局长李善植提醒,业者推销手法五花八门,交友仲介业者也不例外,面对业者不适当的推销话术与手法,应勇于拒绝。(台中市府提供/卢金足台中传真)
一名民众在交友平台认识女网友,见面才知是交友仲介公司业务员,在对方推销下,签仲介交友契约,契约金额达8万4000元,觉无力负担欲解约,未使用交友仲介任何服务,应无须负担契约价款,不理会业者催缴通知及法院支付命令;没想到,竟收到法院通知扣押薪资。法制局表示,消费者提起消费申诉,但仲介业者手握债权,协商意愿低,双方难达成和解,建议使用交友平台的民众,应保持警觉,避免伤心又破财。
法制局处理交友媒合服务衍生消费争议的申诉案件增多,从2018年51件、2019年86件、2020年88件,近日接获仲介交友争议申诉案。
近来接获一件仲介交友争议申诉案,消费者持法院扣薪命令求助消保官,他在交友平台认识女网友,见面才知该女网友为交友仲介公司业务员,在对方推销下,才知该女网友为交友仲介公司业务员,朋友没交成,还变成要对簿公堂。
法制局表示,交友媒合服务衍生消费争议的申诉案件,主要争议多在于解除契约的违约金过高,此类申诉案之消费者的缔约经验与争议过程多与陈姓消费者相似。
市府查询台中地方法院公开资料指出,仲介交友业者对于已签约的消费者,每年向法院成功声请核发支付命令约40件,如消费者未依规定声明异议,业者即可声请对消费者的财产强制执行。
此时,即使消费者提起消费申诉,但业者手握债权故协商意愿低,双方更难以达成和解,建议使用交友平台的民众,对此应保持警觉。
法制局长李善植提醒民众,业者推销手法五花八门,交友仲介业者也不例外,面对业者不适当的推销话术与手法,应勇于拒绝。
若不慎在思虑未周的情况下仓促签约,要把握解约三步骤:一、尽速以书面(例如:存证信函、电子邮件、LINE)通知业者解约;二、保留双方对话纪录及契约书等文件;三、如有向第三方资融公司申请分期付款,亦应积极与业者协谈未缴尾款的处理事宜。
李善植指出,民众若收到法院的支付命令,认为业者要求给付的款项不合理,应在收到支付命令次日起20日内,以书面,不用附理由向法院声明异议,千万不能将「支付命令」置之不理,保障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