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大陆反制之外 合作才能共赢

旺报社评

荷兰宣布从9月1日起对部分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实施出口管制,大陆商务部和海关总署随即公告8月1日起对镓、锗两种金属实施出口管制,理由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此次出口管制势必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下游产品供给,美国、荷兰、日本等国首当其冲。

强权施压 反制理所当然

镓、锗属于关键稀有金属,被视为战略资源。镓被称为「半导体工业的新粮食」,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和光电材料、太阳能电池、医疗器材等,锗在电子技术和通信领域应用广泛。大陆镓、锗储量在全球处于垄断地位,出口管制被视为对美国联合盟友在半导体产业上对大陆围堵、断链的反制。美国对大陆相关产业采取遏制性措施,大陆采取反制措施回应,将导致全球市场受损,全世界共同「埋单」。

试想如果大陆不反制会怎么样?在大陆看来,将纵容美国在各个领域继续「切香肠」,损害大陆发展利益,并对全球发展带来长远影响。从美国发动对大陆关税战到对华为、中兴等科技龙头企业发起制裁,到在高端晶片等领域对大陆实施供应链「禁令」,从裴洛西访台到蔡英文过境美国,大陆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反应,采取了反制措施,行为背后有其目标和逻辑。

其一,以斗争求和平、求合作。斗争这两个字,两岸文义略有不同,在台湾带有负面性质,大陆则受中共唯物辩证法影响,属于中性用词。斗争的目的在改变旧事物,推动新事物的实现。反制是为了让各国回到和平、合作的路径,这与追求霸权,以遏制对手为目标并不同。

大陆近年来虽对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多所着墨,但无论在中共党章还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和平发展、合作共赢都是其稳定的价值理念,斗争是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服务。

其二,以「防守性」反制来维护正当利益。中共十八大以来,大陆加强了涉外领域立法。从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到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等,一系列涉外法律的发布和施行,为大陆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合法性和可预测性。

可以看到,大陆涉外法律在本质上具有「防守性」特征。譬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第33条规定:对于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权采取相应反制和限制措施。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6月访问中国大陆时,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中国尊重美国的利益不会去挑战和取代美国。同样,美国也要尊重中国,不要损害中国的正当利益。任何一方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对方,更不能剥夺对方正当发展权利。

中美角力 台湾当心牺牲

其三,反对霸权和强权政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提到「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也提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从中国的视角来说,美国是霸权国家,尤为擅长从战略战术层面遏制竞争对手;而大陆作为最大的开发中国家,致力于塑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和平等、相互尊重的国家间关系。

中华文化强调包容、和谐,但面对强权,大陆需用对方听得懂的方式来沟通,反制是其「语言」之一。短期来看,大陆反制行为会对全球市场带来一定程度冲击,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有助于改变全球经济和政治气候。值得注意的是,反制需警惕话语陷阱。在美国极限施压下,大陆必会反制,反过来亦容易被西方拿来证明确实需要对大陆「去风险」,在展现反制强硬姿态的同时,展现与全球合作共赢的意愿与能量,将有利于中国取得更多国家的支持。

经济学家出身的美国财长叶伦,访中前后均表态,美国不希望与中国大陆脱钩,希望中美关系能循这一理性判断回归正轨,也希望反制措施最终朝着促和的方向进展,让全球受益。

在中美角力之间的台湾,需要规避做遏制大陆的「马前卒」和反制的「替罪羊」。无庸置疑,一段时间内美国将持续遏制大陆,大陆也会继续反制,蔡政府若一味配合美国「切香肠」,恐怕会切到台湾自己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