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从非政治领域打开合作之门

旺报社评

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接受美国总统拜登邀请,将参加由美国主导的「气候变迁全球领袖视讯峰会」,在中美进入全面战略竞争紧张关系氛围下,此举彰显美中两国既对抗又竞争,还能创造合作空间的新形态关系,对两岸关系应有所启发。

美国总统拜登日前派遣气候变迁特使凯瑞赴大陆,讨论美中气候合作新机制,并邀请习近平参加峰会。凯瑞曾担任欧巴马政府国务卿,却以总统特使身分到大陆访问,大陆依然安排他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总理韩正视讯会见,展现大陆对此事的重视和善意。

应对气候议题可以是敲门砖

会谈结束,双方发表了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彰显两国的共识。凯瑞并表示,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美中合作至关重要,美方愿与中方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加紧落实《巴黎协定》目标,共同为应对气候变化危机作出更大贡献。在中美关系紧张之际,双方展现出的合作态度着实难得。

习近平先与法国总统马克宏、德国总理梅克尔举行视讯峰会,气候变化亦是首要议题,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中、美、欧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尤其中美竞争日趋激烈,仍能找到难得的共识议题,对双方而言,尽管只是很小的一步,但战略意义远大于议题本身。

大陆日前在上海举办纪念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系列活动,也代表大陆对这一关键历史事件的重视,释出改善中美关系的诚意,又保持「平视外交」的态度。中美关系下一步如何改善,「球」现在美国那边。

两岸之间亦应如是,当前环境下讨论恢复正常往来并不现实,但双方仍应朝对话而非对抗的方向努力,毕竟两岸一家亲才是民众的真正福祉所在。大陆近期公布《农林22条》为台胞、台企赴大陆发展提供便利,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民进党政府却在美日发表联合声明针对大陆时,透过日本报纸「落井下石」,实非明智之举。两岸还应从中美此次会谈当中汲取灵感,在非政治领域尽快打开对话之门,为两岸恢复正常交往迈出实质性一步。

气候变化可以是两岸拓展对话合作的敲门砖。大陆争取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代表大陆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大陆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全面推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可谓「举全国之力」减少碳排放量。大陆央行行长易纲近日称,预计2030年前,大陆为减少碳排放每年投入2.2兆元人民币,力度之大可见一斑。

去意识形态化恢复正常交流

相较之下,台湾温室气体总排放量,1990年为1.3亿公吨,2018年翻倍达到2.9亿公吨,最近10年力求减碳,但降幅微不足道,2018年总排放量同比降低约0.62%,距离《巴黎协定》的1.5℃目标遥远。

早在2005年,两岸学者就已共同发起两岸能源与环境永续发展科技研讨会,2009年更名为海峡两岸气候变迁与能源可持续发展论坛,每年召开年会延续至今,即使新冠疫情也未曾中断。两岸应珍惜并善用这一机制,并借此探索加强共同因应气候变化的合作。

此外,更广泛的环保议题也需要两岸共同应对。日本福岛废水若如期排放,台湾势必承受影响,台湾民众甚至可能成为最先遭受核污染的人群之一。台湾海洋大学研究发现,福岛核电厂含「氚」核废水若在厂区外每日连续排放,最快1年半就可能影响台湾外海。同时,台湾渔业更恐因核污染而受重创业界表示「最坏的情况是倒掉一半」,令疫情之下本已不景气的产业雪上加霜。

气候变化对人类安全与繁荣的威胁,将比疫情更糟糕。两岸不仅应携手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和环保威胁,更应透过该领域的对话合作,努力实现非政治领域的「去政治化」和「去意识形态化」,逐步推动恢复正常交流交往,落实两岸人民的核心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