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晶片战争 台湾的最佳利益
旺报社评
即将卸任的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接受《华尔街日报》访问时坦言,美国限制中国大陆获得先进半导体技术的努力并未阻碍大陆的进步,阻挠大陆晶片发展是「白费工夫」,她认为2022年通过,规模高达530亿美元的《晶片法案》,对美国创新的资金支持「比出口管制更有效」。早在去年2月,雷蒙多在乔治城大学的演讲中就提到,美国对大陆的晶片管制是「防守型」战略,「进攻型」战略更重要,也就是加大对美国国内创新的投资。
遵循商业逻辑而非政治
雷蒙多透露一个事实:美国有改变策略的可能。美国推动的「晶片制造回流」,是强化对国内创新投资支持的迹象。美国商务部依据《晶片法案》授权,与企业签定合约在本土建设晶片制造设施,已动用数百亿美元。
美国重新打造全球晶片供应链,与盟友联手对陆实施出口管制。但全球供应链错综复杂,出口管制成效事倍功半。俄乌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实施全面制裁,包括晶片在内,然而俄军无人机的零件中就有大量来自英特尔、辉达及德州仪器等美国公司的晶片。
早在2022年,辉达因美国政府实施AI晶片出口限制,无法向中国市场提供A100和H100两款AI处理器。辉达另辟蹊径为中国市场特供A800和H800晶片,美国政府管制效果同样未能达成,因而采取更多攻势策略。
很多人认为,美国推动「晶片制造回流」是台湾的机遇。半导体产业增加对美国市场的投入,避免过分倚重大陆市场,看起来是好事,但我们更需要思考,企业投资应遵循商业逻辑或政治逻辑?企业是主动或被动决策?
台积电将于明年2月到美国召开董事会,是成立37年来的首次,很难不与川普即将于明年1月20日就职做联想,台积电美国厂预计明年第一季量产,原订本月举行的开工典礼一延再延,背后显然有政治因素考量。AIT处长谷立言11月拜访联电新竹总部,随即传出联电将赴美设厂的消息,由此可见美国在高科技产业背后的影响力。
赴美也不放弃大陆市场
台湾半导体产业愈来愈难保持决策自主性,台积电先进制程独步全球,因而成为护国神山。为保护护国神山,政府需制定防范核心技术流向美国的法令,才不会让台积电成为「美积电」。同时也不能放弃大陆市场,不仅因大陆市场规模庞大,更因企业追求成长,必须与客户在技术面与应用面紧密互动,这方面是大陆科技业的强项。
大陆和美国同为全球人工智慧(AI)产业的领先群,两国发展侧重各有不同,大陆偏重应用领域,将AI与硬体相结合,将对人类实际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与大陆合作意味选择与市场更近的发展方式,有利于与大陆企业同步发展。
今年11月,台积电停止向大陆供应7奈米及以下先进制程AI晶片,辉达则在北京开设第二办公区,过去1年辉达在大陆的员工增加20%。「逆势」增加大陆投资的背后,一方面是辉达对未来发展的判断,另一方面,作为美国企业,是否代表辉达比台积电更有底气对抗美国政府?
拜登政府启动对中国生产传统电脑晶片的301调查,并可能进一步制定阻止中国晶片进入美国市场的关税或其他措施。美国对中国的科技战争将「攻守兼备」,既管制先进制程晶片出口大陆,又防堵大陆成熟制程晶片进入美国市场,并在美国本土推动「晶片制造回流」。在这个过程中,谷立言口中「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扮演的关键角色」的台湾企业,将是美国积极拉拢的对象。
台湾作为外向型经济体,资通讯及电子产业占台湾出口比重超过6成,如果大量半导体关键企业移往美国,又无法保持大陆市场份额,将是致命的打击。经济命脉与地缘安全的双重考量,如何在美中之间取得平衡,而不是一味倚美抗中,是赖政府必须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