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陆发展半导体 基础科学更重要

旺报社评

美国又宣布新一轮科技制裁名单,长江存储、寒武纪及上海微电子等36家入列,其中21家与人工智慧晶片研发、设计及销售有关,显见大陆半导体发展对美国威胁愈来愈大,逼使美国必须加重围堵力道,阻止大陆弯道超车。随着美国步步进逼,大陆积极推动晶片产业本土化政策,投入大量资源鼓励创新研发,半导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十分火红。

半导体投资盛况空前

根据《南华早报》报导,2020年大陆共2.3万家半导体公司注册,已打破纪录,2021年更高达4.7万家,成长速度超过1倍。从国家到企业,无不卯足全力冲刺晶片国产化行动。其间虽有部分只想圈钱、骗取政府补助,最终因无力经营而倒闭,但绝大多数半导体新创企业骨子底,都有一定技术含量。从大量出现的半导体独角兽企业,不难看出这个事实。

根据大陆新财富网统计,截至2022年11月底止,大陆半导体独角兽家数再创新高,首度突破50家,整体估值8584亿人民币,涵盖上中下游,从设备材料到晶片设计再到晶圆制造封测,无所不包。

其中,包括像摩尔线程及瀚博半导体等独角兽,创办人来自NVIDIA及AMD这类美国知名半导体企业,技术背景不在话下。更不用说,估值超过500亿人民币、位列前3名的睿力集成、紫光展锐及中芯集成,背后都有大集团技术及资源支持,并非滥竽充数。

大陆半导体投资盛况,不只出现在早期资金与私募市场,IPO市场也不遑多让。早先《华尔街日报》报导,至2022年12月15日止,与晶片设计、生产及设备制造有关的大陆半导体厂商,2022年总共透过IPO募集120亿美元资金,募资金额是2021年的3倍。若再加上已提交IPO申请但尚未通过的,更高达170亿美元。

投资人愿意拿钱出来,支持大陆半导体产业发展,绝对不是坏事。除可加速大陆科技创新进程外,也能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尽早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目标。特别是这类独角兽或IPO新创,能够在资本市场脱颖而出,多数具备一定的技术与应用创新含量,是未来经济成长动能的保证。对目前经济陷入三重压力泥淖的大陆来说,可适时挹注动能,发挥振衰起敝作用。

留意产业M型化风险

不过,作为政策制定者与推动者,北京须留意产业M型化风险,以及过程中可能衍生的贪污腐败问题。也就是说,把资源过度集中于某一特定产业,不只会严重排挤其他产业发展、造成失衡乱象,也会加剧景气循环与产业之间的关联波动,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与风险。尤有甚者,高度扭曲的政府资源配置,亦可能让本已不均的所得分配,更形恶化。

另一方面,政府集中引导资源到某一产业,容易引发相关厂商或人士的寻租行为,从而导致贪腐现象大量产生。日前大陆半导体业掀起一连串肃贪反腐风暴,包括政府部门、「国家晶片大基金」及业界在内的多位重量级人士,如原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大基金总经理丁文武及紫光集团前董事长赵伟国等,陆续遭到国监委调查,就是明证。

不容否认,半导体产业发展对大陆确实相当重要,尤其是在面对美国科技制裁压力与产业升级转型拐点下,晶片自主化能否及早达成,更具特殊意义。只是,这个过程绝对急不来,产业发展不是短期政策所能奏效,需要长期资源投入与经验累积。尤其晶片生产需要基础科学的投入、制程研发能力与一流的工程师,前端基础科学的能力更重要。

台湾晶片制造能力全球首屈一指,研发主要集中在制程技术,先进技术则依赖美、日。台湾的优势在一群高品质、守纪律的工程师,晶片制造良率全球最高,但基本上属于代工性质,谈不上自主性。大陆发展半导体不能走台湾的老路,要从基础科学着手。对中国大陆而言,半导体基础科学的研发,比资金投入更重要,资源投入与经验累积需要同步,过早投入的资源往往是贪腐的温床,戒之慎之。